第552章 決定(第4/4頁)

周延儒溫和地對陳新甲笑了笑,又繼續道:“……路人言,忠勇伯出師十萬,塞外緊逼錦州,此為荒唐大謬!最多忠勇伯奔赴遼東時,令一些鄉勇團練出塞騷擾,以作聲援,乃聲東擊西之策。錦州之戰,塞外各部青壯皆抽之一空,北虜難擋,故而作惶恐之言,其大勢宣揚,又或有叵測居心在內。”

崇禎不住點頭,周延儒的分析合情合理,直說到他的心坎去。

周延儒繼續道:“然忠勇伯此計,也收到良好效果,北虜惶惶,難有戰心,我王師氣勢正銳,正是一鼓而決之時。”

周延儒緩緩道來,閣臣或沉默,或言附意,只有陳新甲喃喃道:“忠勇伯言,還未到決戰時機。”

李日宣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本兵張口閉嘴皆是忠勇伯,忠勇伯也是大明官將,陛下之臣子,難道還敢公然違旨不成?”

陳新甲哼了一聲,又重復先前的話語:“……若大軍有損,這責任誰來負?”

崇禎看了二人一眼,神情不悅,對周延儒道:“先生繼續說。”

周延儒恭敬道:“微臣尊旨。”

他繼續道:“方才本兵言,忠勇伯認為,錦州之戰,還未到決戰時機。確實,忠勇伯自起後,百戰百勝,論行軍打仗,大明確無出其右者,然他畢竟是個武臣,對朝中方略,國家大局,或有所短……”

他道:“當然,忠勇伯為國奮戰,浴血沙場,勞苦功高,微臣以為,當重重獎勵,大加升秩,以盼再接再厲,晉建殊勛,另……”

周延儒說道:“總兵楊國柱等,勇略多謀,忠義之誠,足以感激人心,也當另行旌獎,以勵將來。”

最後周延儒跪下叩頭:“臣乃陛下之臣,一片冰心,只為朝廷,所言種種,國家大事,皆是肺腑,請陛下聖心獨裁。”

閣內大臣,陳新甲等人,也知道錦州之事該做個了斷了,他們皆跪下叩頭:“請陛下聖心獨裁。”

崇禎帝站起,心中在想:“錦州之事久拖不決,事到如今,該做個決定了。”

……

崇禎十四年九月十五日,錦州,女兒河北岸。

乳峰山西河段,此時離河三裏範圍,已經被明軍攻占,明清雙方,隔著彎曲復雜的壕溝壕墻相峙。

飄揚各色旗號的清軍營寨,由南向北,密密麻麻,一直蔓延到錦昌堡周邊。

大軍相峙,當然不是靜坐不動,每天的小規模戰鬥從來不停,或是斥候間的滲透與反滲透,或是各段寨墻壕溝的反復爭奪,往往白日你才奪下,晚間時分,我又發動夜襲突襲,把失去的據點奪回來。

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中,雙方都在不斷流血,很多士兵,都是疲憊不堪,部隊的不斷輪換,也成了雙方必行之事。

錦昌堡周邊營地,因為處於清營腹地,顯得大體平靜,這裏來來往往的清國士兵,很多都沒有穿著盔甲,甚至沒有戴著盔帽,露出他們發青的頭皮,還有腦後細長的金錢鼠尾辮。

天氣越發寒冷了,他們紛紛穿上棉袍,戴上暖帽,便是後世清國那種碗帽,質地多為皮、呢、緞等。還有一種涼帽,是夏天戴的,狀似鬥笠,以篾條編成骨架,外罩綾羅。

很多人還戴瓜皮帽,來源於大明的六合一統帽。

此時錦昌堡城頭上,飛舞著清國皇帝的龍旗,城堡內駐紮的,也盡是精銳的噶布什賢兵。早在雙子山被明軍攻占後,為了安危著想,皇太極就將自己的行宮,移駐到錦昌堡之內,當然,乳峰山的據點,他們也沒有放棄。

原守備官廳內,皇太極高居上首,神色陰沉,兩側坐著滿洲旗主,還有蒙八旗,漢八旗各固山額真,在他們身後肅立。

官廳內,還有大群的外藩蒙古紮薩克,台吉、塔布囊等王公大臣,這些個外藩蒙古,左翼以科爾沁土謝圖親王為首的科爾沁十旗,右翼以察哈爾固倫額駙和碩親王額哲為首的其他蒙古各旗。

又有外紮薩克蒙古幾個汗王,如土謝圖汗,紮薩克圖汗,車臣汗等。

此時他們看著大廳中間,個個臉色難看,在那裏,跪著一個袒露脊背的粗壯蒙古人,正被兩個彪形的噶布什賢兵,用沾水的皮鞭重重抽打。

“啪!”

五尺多長沾水的皮鞭又是掄起,一鞭子下來,就是一條長長的血痕。

“啪!啪!啪!”

行刑的兩個噶布什賢沒有絲毫憐恤,皮鞭一鞭抽得比一鞭狠,一鞭比一鞭重。

那蒙古人開始咬牙硬挺,努力不讓自己發出聲音,然巨大的痛苦,讓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開始淒慘嚎叫。

每抽一鞭過來,他就嚎叫一聲,重鞭之下,他的脊背早已皮開肉綻,鮮血不斷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