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前沿(第2/4頁)

他說道:“鄭親王親歷戰陣,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此番布置,肩弘钜而不亂,朕很滿意。”

他說道:“各大臣也說說吧,明軍到後,如何迎戰。”

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對濟爾哈朗的話卻不以為然,他說道:“南蠻子確實比以前厲害不少,不過又如何,在我大清鐵騎下,他們十萬,二十萬,也是大敗而歸的結果。明軍到後,到時結陣打就是,鄭親王說的話,未免太喪氣了一些。”

豪格本來就善戰,廣有戰功,因功勛卓著不斷進封,又長期受到皇太極的寵待,勢力相當強大。他與睿親王多爾袞不合,近幾年多爾袞被皇太極連連打壓,氣勢矮了不少。

此起彼落下,他更為勢大,在八旗王公大臣中享有頗高的威望,更得以統攝戶部。

豪格素來輕視明軍,崇禎十二年時也未受什麽打擊,雖心下承認明軍今時不同往日,不過聽了濟爾哈朗的話,還是下意識開口反駁。

看他傲慢的樣子,濟爾哈朗只是笑笑,不與豪格爭辯。

濟爾哈朗沒有開口,皇太極卻臉色一沉,喝斥道:“鄭親王盡心為國,所說言語,都是為我大清著想。肅親王怎可如此無禮,還不快快向鄭親王賠禮道歉?”

豪格說道:“是,皇上。”

向濟爾哈朗賠了禮,不過面上還是滿不在乎的神情。

皇太極對長子豪格相當寵溺,他登位後連連整死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又不斷給各旗旗主小鞋穿,一切都是為了豪格。此時看到豪格神情,皺了皺眉,還是略過不表,不再提他對濟爾哈朗無禮之事。

武英郡王阿濟格,也對豪格言語表示支持,他同樣對明軍輕蔑,現又與豪格交好——在皇太極授意下,豪格不斷拉攏多爾袞的大哥阿濟格。

阿濟格這人脾氣粗暴,打仗厲害,對權術卻一竅不通,他一直對弟弟多爾袞取代自己為正白旗旗主不滿,豪格不斷示好下,他立時投靠了過去,豪格說的言語同樣合自己胃口,所以他立時站到豪格這一邊。

皇太極看著這兩個粗線條之輩,只有嘆氣,今時不同往日啊,他們若還如此,清國精銳,將在錦州城下毀於一旦。

阿濟格不要緊,自己的兒子豪格,什麽時候才能成熟?自己的苦心,未來是否會成為一場空?

好在大臣英額爾岱這時出列道:“奴才認為鄭親王說得有理,錦州之戰,需得謹慎。明兵甚多甚銳,不可速戰,否則萬一有失,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為,可環松山而戰,步步依山險防禦,消耗明軍銳氣,待其食盡,當可挫其鋒銳,在事有功。”

皇太極點頭,英俄爾岱向來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特別長於理財和外交,幾次出使朝鮮,都獲得圓滿結果,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全力對付大明。

此次朝鮮國出兵一萬,供應大量的糧秣,也是英俄爾岱努力結果。

因為英俄爾岱的才華,所以皇太極特令英俄爾岱為戶部承政,擔任次戰大軍的錢糧總理重任,此時他說的話,也暗合自己穩重之議,他贊道:“他塔喇承政勤於職事,真是老成歷練,當為眾卿之表率。”

隨後皇太極目光望向正紅旗主代善,這個老不死的一直沉默,對代善,皇太極心下是忌憚的。

這個老不死的雖退居幕後多年,然統兵出征咤叱風雲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托、瓦克達、阿達禮、羅洛渾、滿達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勢力龐雜無比,本身也有大貝勒之稱。

崇德元年,迫於他的威望,自己不得不封其為和碩兄禮親王,雖多次打壓,代善也表示恭順老實,自居臣僚。不過內心深處,皇太極一直對其放心不下。

他雖然越來越老態龍鐘,不過就是一直不死,皇太極內心的戒備,也一直不去,此時他淡淡道:“和碩兄禮親王也說說,明軍到後,這仗要怎麽打。”

代善咳嗽一聲,溫言說道:“鄭親王軍略布置沒有問題,我八旗大軍一居乳峰山,一居黃土嶺,一居毛家溝,就象幾把大鉗子,狠狠夾住明軍前往錦州的道路,阻止他們救援。”

“各山壕溝石墻頗多,依著險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軍戰力銳氣。又有白廟堡大軍,將來待明軍氣喪,就可以渡過女兒何,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我八旗軍長於野戰,到時明軍氣喪會戰,就能一鼓而勝,奠定皇上萬世不表的基業。”

皇太極點頭,不置可否,最後用復雜的眼神看向多爾袞。

這個原來的睿親王,經自己幾次打壓,將其由親王降為郡王,又尋到他弟弟多鐸的錯,將其由豫親王降為貝勒,目前看來,他們老實不少,也屢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戰設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