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前沿(第4/4頁)

……

當日,明軍到達松山,與松山守將官兵,還有先前支援的山西總兵李輔明,寧遠總兵吳三桂匯合,隨後大軍紮營。

松山堡的地形,是處於低窪地帶,本來松山堡東面十裏的黃土嶺,還有東南幾裏遠的松山山地,都是大軍良好的紮營地帶。

不過這幾處現在都被清軍戰據,他們深營密寨,相互間形成密切聲援。吳三桂等人嘗試攻擊,都難以攻下,反而折損一些兵馬,便按兵不動,紮營松山堡外,靜待大軍來臨。

此時大軍匯合,依洪承疇在杏山時的方略布局,此時清人布置實際,明軍步騎在松山堡與乳峰山之間,還有松山堡的東、西、北三面紮營,形成一個環松山城的布局。

明軍紮營後,陣營威雄,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極嘆服不已,洪承疇陣營嚴整,確是治兵有方。他們的布置,毫無漏洞可言,整個防守部署嚴整,十分細密。

此次明軍集師而來,確是大清國勁敵!

大軍紮營,此時已是午後申時,大明各官將顧不得休息,冒著烈日,在護衛環護下,前往乳峰山諸地近前,窺探清人布置。

王鬥手持千裏鏡眺望,看著乳峰山等地,良久,心中暗贊,八旗軍自老奴起,行軍打獵,冬則立柵,夏則掘壕,對挖掘壕溝可說極有心得。此次的錦州之戰,更將他們的挖壕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雖靖邊軍夜不收有情報傳來,不過親眼所見清軍挖的壕溝,王鬥還是嘆服。

他們的壕溝,壕上有樁,樁上有繩,繩上有鈴,鈴邊有犬,條條防線布置得十分嚴密。怪不得祖大壽被困錦州後,接連突擊多次,都沖不出清軍挖掘的壕溝防線。

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也不過比這好一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