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慘烈車營(中)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入援大軍浩浩蕩蕩自寧遠出發。

寧遠到松山堡一百多裏,大軍走得十分謹慎,遼東總兵劉肇基的前鋒,距策應總兵楊國柱的路程,相距不到四十裏。楊國柱的兵馬,離中軍大部又距離不到三十裏。大軍慢行,都只是一天的路程,若騎兵快行,也就是一個時辰,半個時辰的事情。

相互間,又以騎兵接應,一旦遇敵,盡可在一、二日間匯合。若遇強敵,前鋒與策應兵馬,也可為主力爭取一日時間。

大隊大隊各種口音的軍士,在遼西的大地上行走著,各軍隨車都有不少輜重,中軍大部後面,又是無數的民夫,運送著糧秣物質。各樣驢車,馬車,騾車,人力車,甚至還有駱駝等,密密的蜿蜒不到盡頭。

前方敵情,一時辰一報,道路之上,不時可見哨騎軍士,還有穿著青綿布齊腰甲,戴明盔,掛令牌、持令旗的旗牌官來回奔走。

前方情報,不時傳來,第二日時,前鋒兵馬,己過高橋堡,策應兵馬,也過塔山堡。在這裏,前鋒遇到一些東虜哨騎的攔截與騷擾,均被前哨大軍一一擊潰,斬首十一級。

遼東總兵劉肇基傳來塘報,馬步達賊鑲紅旗,鑲白旗萬人,披甲奴約數千,備盾車長梯,正猛攻杏山城堡。杏山守將向前鋒急切求援,勢甚危急。問中軍,是否前往應援,塘報言,未見攻城達軍牽有紅夷炮車。

中軍應答,若達賊披甲奴果只有數千人,可前往應援,需廣布哨騎,以防虜賊在杏山四處設有伏軍。

劉肇基這只前鋒約一萬人,其中正兵營騎兵三千五百,他們的裝備,多用冷兵器,如馬槊,鏜鈀,騎槍,刀棍等物。便是騎兵用的熱兵器,也多使用三眼銃。

這些三眼銃,都在銃身外加鐵釘尖刺,有若三眼狼牙棒,面對身披重甲的敵軍,有時比刀棍還好用。

又有兩個車營,人數二千人到三千不等,共戰車二百輛,每車二十人,分奇正二隊。皆是二輪輕車樣式,前有遮牌,車前牌下有長槍數根,可拒戰馬,車上多火箭,佛狼機等器。

遼東軍喜用百子銃,有若大號的虎蹲炮與九頭鳥,內盛鉛子數百,可打百五十步,不論厚實的硬板及甲胄都難以抵擋。所以劉肇基車營中,還有大量的百子銃。

除炮手外,隨車銃手,往日多用火箭,三眼銃等器,鳥銃很少用。不過劉肇基在分到拔給自己的一千杆精工東路鳥銃後,又有大量的威勁子藥,車營的鳥銃手,大大增加。

劉肇基本身技藝嫻熟,馬上馬下,功夫了得,還可左右開弓,一口氣射出多箭,頗為悍勇。而且他身為遼東總兵,往日多駐松杏二堡,內心來說,是想救援杏山堡的。

再說了,劉肇基渴望立功,他雖然為遼東總兵,本部不過萬人,而寧遠總兵吳三桂,麾下可戰遼兵竟有二萬,內中更有強悍家丁二千,比自己家丁還多,又深得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器重,再不表現一下,自己的遼東總兵之位不保。

接到中軍回報後,劉肇基立時決定救援,讓他高興的是,部下意見,同樣傾向救援杏山。

劉肇基軍中,他們家屬多在松杏,而且行軍來逼退不少奴賊哨騎,中軍大部又離不遠,都給了他們膽略。

更可喜的是,圍攻杏山的達賊不過萬人,披甲奴更只有數千,連己方救援大軍,連杏山的守兵,軍隊共有一萬好幾千人。就算不能消滅這些敵人,應援相持還是可以的。

因此眾人都想立功,在劉肇基一聲命令後,大軍滾滾,向杏山堡奔去。

高橋到杏山不過二十多裏,一出高橋,四野多平川河流。此時已是午後,熱浪襲人,到處是大片大片撂荒的土地,到處光禿禿的,不論山上山下,幾乎都難以見到綠色。

長年幹旱下,昔日波濤滾滾的大河現在連小水溝都算不上,土地也曬得幹硬,倒方便大軍行走。

大敵當前,劉肇基不敢怠慢,展開了車營戰陣,又以騎兵護在兩翼,還快騎前往策應的楊國柱部,讓他們隨時準備接應。

劉肇基以迎戰戰列展開,眾軍將在烈日暴曬下汗流浹背,衣甲濕透,卻不敢稍稍輕慢,只保持嚴整的戰陣,往杏山逼去。

一路行去,前方哨騎,不斷與清騎展開搏戰,劉肇基接連派出家丁精騎,壓得奴賊偵察線不斷後縮。大軍過了七裏河,劉肇基接到消息,由於援軍嚴整勢大,無機可乘,圍攻杏山堡的達賊已經撤兵,集於杏山北面數裏處。

杏山堡解圍,大功告成,遼東軍中歡呼一片,劉肇基立時向薊遼總督洪承疇告捷。同時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自己嚴陣以待,卻未發一矢一炮,就解了杏山之圍,離自己想要大功的願望離得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