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寧遠爭議(下)(第3/4頁)

洪承疇久在遼東,對當地情形了解,眾人對這安排都無異議,不過……

王樸與符應崇都忍不住看看王鬥,早在京師時,二人就被王鬥描繪的糧道斷後遠景說得面色蒼白,他二人的大嘴巴,說得曹變蛟與王廷臣都為此擔憂不已。

此時見洪承疇遲遲不說起後路之事,如在杏山等處守軍如何安排等,王鬥也是端坐不語的樣子,王樸咳嗽一聲,終於忍不住提起此事:“末將有一事請教洪督,有道計毒莫過絕糧,若賊抄襲後路,大軍如何保證糧道萬全呢?”

洪承疇神情溫和,似乎並不介意王樸的插嘴,不過他還沒有問答,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卻是響起:“王總兵的意思,是大軍到了杏山後分兵嗎?”

王樸看去,卻是山海關總兵馬科,他笑嘻嘻的樣子,語氣卻讓人難以忍受:“賊兵越來越多,若逼以車營,全師雲集,還可守戰兼顧。若分了兵,被賊各個擊破,這責任,由王總兵擔當嗎?”

王樸心中惱怒,媽的馬科,昨日跟自己喝酒時,稱兄道弟的,轉眼間就變臉了,小人!

面上王樸也是笑嘻嘻的,他取下自己的頭盔,彈了彈上面不存在的灰塵,一下將掉落前面的幾根發絲甩到腦後去,慢條斯理又戴上頭盔,說道:“馬總兵這話就不得體了,本職也是考慮到大軍的安危,怎的莫須有的罪名就堆到我王樸頭上了?這裏可沒有秦檜!”

馬科猛地站起,森然道:“王樸,你在說我是秦檜?”

王樸仗著自己與王鬥等人交好,並不畏懼,他對馬科斜眼相睨:“我可沒這麽說,某人心中有鬼就難說了。”

馬科大怒,這時符應崇說道:“喲,大夥都消消氣,王總兵也是為大家夥考慮,沒了糧草,大夥都要吃西北風呢。”

堂內眾將也是勸說,密雲總兵唐通更過來圓場,最後馬科氣乎乎的坐下,不過望著王樸的眼神,還是兇光閃閃的。

對武人間的紛鬥,各文官都是視若無睹,事實上,他們也樂於見到,監軍張若麒這時道:“方才王樸將軍點出糧草後路之事,不知洪督可有相關布置安排?”

洪承疇拈須微笑:“自然,本督之議,可令署前鋒右營參將錢有祿,總巡立功參將竇承烈,杏山路副將鄭一麟,隨同松杏防營副參遊各將,如夏承德、池鳳高、佟翰邦、王家楫、余應選諸人,督以遼東總兵劉肇基,駐於杏山各堡,定可防護後路,阻奴賊之部從杏山西北曠野襲來。”

眾人沉思,王鬥搖了搖頭,兵太少了,這些營伍多是一、二千人,將官雖多,軍士總數卻不到三萬,也不夠強,都是當地守兵,一部分營兵。歷史上洪承疇也是這樣安排,不過在皇太極領軍狂攻之下,半個時辰都沒堅持住,松山與杏山等地的聯系立時中斷。

張若麒也看出這一點,皺了皺眉,說道:“入援的大將,不安排幾個?”

當日王鬥與皇上對談,他也是在旁聽著,記憶猶新,感覺防護後路的兵力太少了。

他雖然催促進軍,但對後路糧道問題,同樣關心。本兵陳新甲的意思,是讓自己好好配合忠勇伯。王鬥關心後路,希望留下重兵守護,自己當然要關注這一點,畢竟他想勝,但更不想敗!

洪承疇不悅,他久處督師之位,對自己謀略非常有信心,幾次率兵救援,大多安然無事,更增強自己信心。在他看來,杏山等處這樣安排,已經足夠了,張若麒還在眾人面前質疑自己?

不過面上洪承疇溫和如初,耐心解說道:“錦守頗堅,未易撼動,今奴賊更為勢大,當聚兵一處,守而兼戰,然後可以成其守。杏山守兵足矣,松杏相距不遠,若虜人乘虛而入,回軍往救,當也容易。若分兵處處,豈不聞薩爾滸之變乎?”

張若麒一時啞然,他對軍事了解不多,對遼東地勢戰局更不了解,哪說得過洪承疇?自己催促進軍目的已經達到,洪承疇也確實在杏山等處安排了大量守軍,不過……他不由看了王鬥一眼。

這時兵備道張鬥猶豫道:“督臣,是否在杏山等處多安排些守軍,職下以為,杏山城堡內外,兵力還是薄弱了點。”

洪承疇忽然聲色俱厲,沖他喝道:“我十二年老督師,兵力是否薄弱不知道?你書生一個,又懂什麽,要你來教本督?”

他雖然不敢對張若麒發火,但內中的積火,一下子發泄到職下官員頭上,他在遼東威望極重,平時也待人溫和,此時突發脾氣,立時將張鬥驚得面無人色,他結結巴巴道:“督臣息怒……職下,職下……”

洪承疇繼續對他喝道:“清談空言,不通實務,本督要你何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