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得知(第2/4頁)

話說當官最重威儀,為將最重氣勢,王鬥兩者都不缺。

他自靖邊堡起家,數年間南征北戰,屍山血海,又掌控東路數十萬軍民的命運,不論邊地大將,還是朝中諸公,都不敢怠慢。等閑人等,見了王鬥,氣勢上先就矮了三分。

王鬥說道:“兩位客氣了,請!”

眾人進入關帝廟,進了大殿,那知縣隨行之人,也將那些勞軍之物擡到殿前廣場,張知縣又拜:“區區薄禮,寥表鄉民寸心。”

寒暄幾句,張知縣邀請王鬥進城,說給大將軍接風洗塵,宴請歇息。

王鬥擺了擺手,問道:“聽聞新野有一小食叫板面?”

說起這個,張知縣的油臉上笑開花,說道:“原來大將軍也聽過我們新野的板面。是的,這個面食我們新野叫板面條,相傳乃是三國猛將張翼德所制,爽口耐嚼,遠近聞名哪。”

王鬥點頭:“好,張知縣,你安排下去,做四千碗板面條過來,讓我將士們也嘗嘗鮮。”

知縣一下呆住:“這,四千碗……”

他有些為難,雖然他願意破這個費,但要很快做四千碗板面出來,也不是容易的事。

王鬥一伸手,又從謝一科處接過一袋銀子,拋在張知縣的面前:“我也知道為難,這樣吧,你拿銀子回城,動員城內各茶樓酒肆,我公平買賣,也不會虧了他們。”

張知縣不由自主提起袋子,好家夥,入手沉重,內中白銀的撞擊聲嘩嘩作響,他咂了咂嘴,這王將軍還真是豪氣。也是,看看他們的人馬裝甲,會是沒銀子的人?

又心下暗思:“早前聽聞這王鬥的事,還有些不信,此時一見,果是品格高貴,仁義之師,風姿嫣然。”

一時間起了結交的心思,此等名將,此等強軍,若援引一二,受用不盡。

那守備看著知縣,眼睛轉動,顯然也是一樣心思。

張知縣又拜:“大將軍征剿獻賊,勞師遠動,豈敢讓大將軍破費?”

王鬥說道:“無妨。”

又說:“你準備一些大桶,燒些熱水,讓我將士們洗洗,費用一起算吧。”

張知縣道:“是,是。”

吩咐幕僚們進來,親自在王鬥面前吩咐安排,將銀子給了他們。

幕僚們極為詫異,走出大殿,竊竊私語去了。

很快,此事便在新野城內外傳開,一時城鄉轟動,有銀子派下去,城內外諸多酒樓面館極為賣力,而且鄉民爭動,拿出家中大桶,人人去河中挑水,讓舜鄉軍將士們洗個舒服的熱水澡,然後快美吃面。

而王鬥此舉,也在新野留下一段佳話,傳為美談。

王鬥同樣舒服的洗了個澡,換身便服,這個時間,張知縣等人一直在大殿相候。

王鬥吩咐將那頭豬殺了,做成紅燒肉,每部都分一點,由於大軍沒有作戰,各人還喝點酒,去去寒氣。

大鍋的紅燒肉,大鍋熱騰騰的板面端上來,香味撲鼻,澆上臊子,熱呼呼吃在嘴裏,確實舒暢無比。

其實在後世,王鬥曾吃過新野板面,不過那時的臊子原料還有使用紅辣椒,此時辣椒卻沒有普及。雖是如此,味道並不差過後世,顯是有自己獨特替代之物,便如古時沒有味精,使用高湯,也極為鮮美。

大家圍繞一張大桌吃喝,張知縣與新野守備列席其中,看著王鬥與麾下各將吃得香甜,也不免心中自豪。

言談中,王鬥聽聞張知縣說話帶點皖地口音,不由想起自己見過的彰德府武安知縣竇維輅,果然一談之下張知縣卻也識得,卻是自己同年。聽到王鬥談起武安縣的情形,不由嘆息:“明啟兄有大才,可惜時運不濟,被分到了武安縣。”

這話王鬥相信,論起才能,相信竇維輅高過這張有賢,不過新野安定,武安殘破,這與時運確實有關系。大環境下,任你個人才能再高,也是回天乏術。

其中,張知縣又連連吹捧王鬥的一系列功勞,還提起了不久前的汝州大捷,顯然也是關心時局之人。

王鬥微微一笑,心想洛陽大捷的消息還沒有傳到,等過段時間,你更驚訝吧。

其實張知縣心有疑惑,早前聽聞闖賊數十萬大軍圍困洛陽,這王鬥也領軍去救,怎麽又在這,難道闖賊敗走了,這不可能吧,幾十萬大軍啊。還是這姓王的私下脫逃?這話卻不好說。

王鬥又問起楊嗣昌情況與襄陽城的動靜。

張知縣答道:“楊閣部大軍十萬眾,直追入川,獻賊插翅難逃。”

又道:“襄陽軍府重地,餉金、甲器皆聚於城內,每門有副將防守。城內有襄王,知府,巡道,固若金湯,未聽聞有什麽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