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初戰流寇(上)(第2/3頁)

舜鄉軍人多,此時的安營紮寨,便是占據郟縣城內西、北、南三面,陳永福的前鋒營占據了郟縣城東。吃過晚飯後,王鬥與陳永福聚在郟縣的縣衙內議事。

往日威嚴的衙門已經被燒毀一半,還好這個大堂仍算完整,作為舜鄉軍與陳永福前鋒營的聯合指揮部。

……

幾根粗若兒臂的蠟燭下,王鬥與陳永福並排坐在主座上,余者的舜鄉軍將領,溫方亮,高史銀,李光衡,溫達興,趙瑄,孫三傑,吳爭春、沈士奇、高尋等人,坐於堂內的右下首。陳永福營內幾個千總,把總的,則坐於堂內的左下首。

明時以左為貴,王鬥此舉,也是尊重陳永福的意思,不過看王鬥麾下將星雲集,個個身披精良的甲胄,身上還有保暖的紅棉翻羊毛大氅,裝備如此精良,銳氣隱隱逼人而來,反觀自己的部下……

陳永福內心是什麽滋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舜鄉軍沒有與流寇交過手,對他們的戰力戰術不是很了解,這方面,陳永福當然很有發言權。

對王鬥讓自己先介紹流寇情況,陳永福當然很高興,說實在,他雖為河南副總兵,但與舜鄉軍隨同出征後,這風頭都被王鬥部壓了下去。自己軍士與之相比各方大大不如,陳永福等人內心說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看著舜鄉軍各將,副總兵沉穩坐著,緩緩道:“賊之遍伍,大致伍長、什長、哨總、部總、掌旗、都尉為序。流賊之戰,最擅伏擊,其左右埋伏,更番叠承,防不勝防。”

“作戰時賊陣五重,饑民處外,次步卒,次馬軍,又次驍騎,老營家口處內,若戰破其三重,驍騎殊死拼鬥。若是不敵,賊馬軍,驍騎,老營立時脫逃,他們精銳不失,轉戰別處,片刻又集兵數萬。”

“此些精賊,人人有馬,或跨馬二、三匹,官兵不過馬三步七,追逐極難。若是追得緊,糧草不易,倏忽之間,賊老營精騎又至,官兵每每大敗。”

陳永福說道:“賊善用細作,或攜藥囊蓍蔡為醫蔔,或緇流黃冠,或為乞丐戲術,觀各城虛實,或為饑民饑軍內應。他們盈千盈百,往來城中,不知是賊是兵。”

他看了王鬥一眼:“城西那數千災民,難保內中多流賊細作,需得嚴防。”

王鬥沉吟,陳永福說的與自己從史料中了解的李自成等農民軍情況大致相同,他們一般的戰法就是很難與官兵硬碰硬,而是極善撤退誘敵,是遊擊戰的高手。

依陳永福的說法,李自成等人的打法與清兵剛好相反,卻是饑民在前,精銳在後,這樣的作戰風格,擊潰其部容易,想殲滅卻難。因為略略見勢不妙,李自成就帶著骨幹跑了。反正中原等地處處水火,有骨幹在手,輕易又可以聚起十幾萬,幾十萬的“大軍。”

聽了陳永福的話,王鬥更深體會到討寇是政治問題,而非軍事問題。除非自己鎮守河南,又有大量糧米救濟,討平一個地方鞏固一個地方,否則流寇是剿不完,這火是救不過來的。

而李自成等人擅長打埋伏,卻是這十年間鍛煉出來的,這種能力恐怕已經深入骨髓了。舜鄉軍沒有與之作戰過,沒摸清他們底細戰術之前,還是慎重為好,穩紮穩打,決能不輕言冒進。

等習慣他們的戰術後,再找個機會,一次給李自成等人一個狠的。

“末將大致探明,汝州的流賊,以賊將李過、劉芳亮、郝搖旗為首,內似有流賊老營數百,精騎兩千,脅從之眾三萬余。不過流賊營伍混亂,確切的編伍詳情,卻難以探明。”

“流賊圍攻汝州甚急,知州錢祚征,聞聽援兵將至,非常振奮,希望我軍快速救援,救民於水火。”

舜鄉軍每次作戰前,軍中情報都要盡量做到位,為大軍的攻擊提供詳盡的考量。所以接在陳永福之後,便是舜鄉軍的情報司大使溫達興稟報自己探來的汝州軍情。

他的夜不收千總隨李光衡,孫三傑等人先期到達郟縣,隔開了汝州農民軍哨騎對郟縣官兵方面的偵測。而且還有一隊的夜不收,已經到達汝州附近,對那邊的農民軍展開詳細的偵察,務必探明當地農民軍兵力,還有領兵將領等敵方情報。

不過溫達興估計官兵到達長噶、禹州等地時,汝州的農民軍對官兵的來援,或許已經得到了風聲。他們會如何反應,這需要參謀司各員的推斷。

對舜鄉軍的情報能力,陳永福表示嘆服,大明現在的官兵,不論對上清兵,還是對上流寇,基本上都是睜眼瞎,這也是他們屢次中伏的原因。

不過聽了溫達興的話,他還是臉色難看,他沉吟道:“李過、劉芳亮、郝搖旗?這些都是闖賊的心腹大將,隨從多年。李過為闖賊親侄,其人沉穩,劉芳亮久經戰陣,計謀出眾,郝搖旗更是一員猛將,作戰驍悍。雖非闖賊親至,不過有這三人在汝州,王將軍,這仗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