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鎮東商行(第3/3頁)

舜鄉堡的水車,一向由民匠坊壟斷,由於王鬥每年都大興屯田,需要的水車無數。單單造水車,就不知讓多少工匠還有相關的林木商富有。

那些礦山等物,更是暴利之業,相關巨富者不計其數。比如說鐵料,大明一直供不應求。在廣東佛山,由於出產鐵料在大明極為出名,甚至有北方商人千裏迢迢到廣東運鐵販賣的。他們的商隊有時一出動就是幾千頭牛。

越到亂世,對煤鐵的需求越大,以往那些礦山被東路各豪強占據,現在他們產業被剝奪,日後這些經營權落到自己頭上……與會各人喜形於色,很多有能力者都在盤算自己可否能撈一杯羹。

場內氣氛熱烈起來,各人討論聲大了起來。

與各人心思相同,王鬥認為,眼下大明高風險,高利潤各種產品,估計已經被各地大商賈壟斷得差不多了。想必參與武裝走私的軍閥都不在少數,自己能夠想到的,其它占據更有利條件的更應該在做。

所以王鬥打定主意,以後東路以發展農牧業,農副業為主,大明天災人禍,糧食極為珍貴。有糧有羊在手,便可從容不迫。百姓的安定需要刀槍護衛,同時東路還將發展軍工業,礦業,重工業等。

東路如果擁有大量優質焦煤,大量優質鋼鐵,不但可以滿足自己軍隊的需求,升級軍力,還可以在外地軍頭面前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王鬥已經決定了,除軍工外,相關的原料生產,還有民器種種,都開放給民間,自己作好監督就好了。如此,相關民器業,畜牧業,開采業,冶鑄業,煤炭業等等,都可以蓬勃發展,雲集一大批相關行業,帶動更多的就業。

為了更多更好地生產出貨物,各商人肯定會自己想辦法改進技術,收容人才,也比自己在輝耀堡礦山中敲敲打打好多了。有了原料來源,他名下工匠,除出租一部分,便可全部投進軍工,擴大自己的武器生產能力。

“……東路只要治理起來,要做什麽買賣不容易?便是植棉造林,種植藥材,都可以活民無數。各位作為東道主,只要緊跟定國將軍與兵憲,要發財還不簡單?”

田昌國果然在商業經營上頗有頭腦,他口舌便給,說得很多商賈差點流下口氣,感覺前景的光明。

“很多鄉紳可能錢糧上有些困難,這不要緊,東路會成立錢莊,給諸位放貸,利息優惠……”

“還有很多掌櫃有行商的,運貨出去就知道,現今大明流匪遍地,到處是兵痞,可說寸步難行。但有我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舜鄉軍在,就算派一隊人護衛,又有哪個不開眼的敢劫掠了?”

在座各位商賈更是吸氣,亂世之中,道路不暢,經常有貨物被劫之事發生,加上各處官兵盜匪盤剝,導致成本極高。如果舜鄉軍願意護衛,有貨源在手,便是生意做到江南去也是等閑……

“前途不可限量啊,各位。”

隨著田昌國的話,很多人都是不由自主點頭,如田昌國說的,與未來的商業利益相比,征收點商稅確實是微不足道的事。

一時間,很多人都有種希望王鬥人口與地盤擴大的欲望。

“未讓東路所有的鄉梓父老合成一條心,東路必須成立一個商行,老田我已經擬定一個名稱,就叫:鎮東商行,由萬勝和米店的鄭掌櫃任第一任會長。”

鄭經綸滿面笑容地站起身來,向上首的王鬥與兵備道馬國璽作揖,然後又向在場各商人士人作揖。

……

看著場中熱烈的氣氛,王鬥微笑起來,田昌國這個商科主事還是合格的,當年自己進入州城時,田昌國一副要死要活的鳥樣。現在看他意氣風發的樣子,果然人不可貌相。

馬國璽也是看得大開眼界,原來商事治理還可以這樣來。他目光看向田昌國,這個骨瘦如柴的老軍官聽聞以前在保安州只是個混吃等死之輩,但現在進入王鬥幕府後……

馬國璽越來越覺看不透王鬥這個人,第一次,他也對原本自己忽視的王鬥幕府好奇起來。

這個幕府,似乎不簡單,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