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鎮東商行(第2/3頁)

收的稅少不說,還戴上“與民爭利”的大帽子,日後受到如潮般的明攻暗算,所以老奸巨猾的馬國璽將責任推給定國將軍府,所有政策的推行,都由將軍府進行。馬國璽私底下精神支持。

對王鬥願意將商稅分給他一部分,馬國璽表面感謝,心下不以為然,那幾兩銀子拿來做什麽?

對王鬥來說,他都敢對道內文人商人大打出手,還怕區區“與民爭利”的抱怨?商科必須設立,商稅必須征,不管能征幾個錢,就是要讓治下人等潛意識有個想法,他們商人文人謀利了,也必須與普通百姓一樣交稅。

很快的,王鬥還將清理治內軍官們的田畝,讓他們與新軍戶一樣按畝交糧。從崇禎九年起,王鬥鎮守舜鄉堡來,所有的軍官與普通軍戶,他們分下田地後,現在都是按畝交稅,沒理由那些舊軍官們的田地還是不交一個糧。

說起來,王鬥的依靠,就是他的新軍隊,他們有田有地,分享帶來的一切團體利益,幾年來也習慣了當初王鬥定下的各項政策,按畝交糧就是其中之一。

這只軍隊,還有他們背後的大量家屬就是王鬥最大的憑借。

與大明舊式軍隊不同,這只軍隊有朝氣,知識度高,已經人人都能識字。說白了,這是一只以地主、自耕農,還有大量知識分子組成的兇悍武裝,王鬥就是東路最大的地主,治下幾十萬畝軍田其實都屬於他的。

等新屯堡完善後,王鬥這個“大地主”名下的田地更將達到數百萬畝。

王鬥很明白舜鄉軍為何而勝,保安州所有的舊軍隊已經整編,有自己軍隊支持,清理那些舊軍官名下田地,只是順理成章的事。加上此次王鬥鎮壓了東路的商人與文人鬧事,更是無人敢觸其鋒芒。

整編了東路所有軍隊與舊軍官田地後,王鬥這只軍隊,將更加“純潔”,萬眾一心。

讓王鬥欣慰的是,他名下的軍官們,如溫方亮,張貴,田昌國,林道符等人,連日來都向自己進言,願意將名下田冊獻上,集體歸於東路軍田文冊,按畝納糧。想必他們久居這個團體中,也知道孰輕孰重的道理。

王鬥也曾提議兵備道馬國璽核查治內鄉紳田地,不過馬國璽當時嚇得臉都白了,只推“滋事體大,需從長計議”,民戶鄉紳這一塊不歸王鬥管,王鬥也由著馬國璽了。

……

他看田昌國此言一出,下首許多商人及鄉紳都是苦了臉,目光投向王鬥身旁的兵備道馬國璽,馬國璽不動聲色,只緩緩喝著自己的茶。不知是天氣炎熱,還是將征商稅的緣故,下首許多人額上,都冒出了滿頭大汗。

田昌國哼了幾聲後,放緩語氣:“諸位都是明白事理之人,當然不會做那等違反律法之事。”

“而且大夥都知道,定國將軍與兵憲大興民政,以後東路這處可說商機無限。幾十萬百姓移來,日後需要多少糧米?還有油鹽醬醋,木料棉花等等,可以讓諸位掙多少銀錢?”

“不說別的,定國將軍麾下,還有東路各處官兵,需要的糧食,布匹,鐵,煤諸物就是海量,商稅區區小利,哪能與這些相比?”

“來年屯田大興,東路幾十萬軍民,可以產出多少糧食?畜養多少豬羊?大明眼下這個世道,有多少牛羊就要多少,有多少糧米就要多少,這之間的商機……”

“更不要說有定國將軍在,東路太平,各位只管安心經營,放在大明別處,可有這麽安樂?”

田昌國的話,說得在場各人心中大動。

確實,以目前來說,由於東路百廢待舉,需要的貨源極多,販賣什麽進來都能賺錢。特別王鬥軍隊,需求更是龐大。糧食是第一位,還有各樣布匹,棉花,煤錢等物,也是有多少要多少。

等過幾年後,東路發展起來了,生產出大量的糧食,畜牧等,不說本地需求,便是外地的商人,也是有多少要多少。一來一往,這之間的商機……

看場中各人開始興奮地議論,田昌國趁熱打鐵:“東路草場山林眾多,各位鄉梓父老都可以仿效舜鄉堡,養雞養鴨,喂養豬羊什麽的。而且定國將軍讓利於民,這水車諸務的產制,都可以讓諸位來做。”

“還有各地礦山,只要向官府申請,查明身家清白,資財充足者,都可以開采!”

眾人更是嘩然。

保安州各處開劈的雞場,鴨場,還有各樣的畜場等,早引起有心人的普遍關注。大明眼下糧貨奇缺,發展這種畜牧業,可說獲利非常豐厚。一系列的下遊行業,又可以誕生多少商機?便是雞禽鴨禽牛羊等排下的糞便,都可以賣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