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觀摩王鬥練兵

此次會議後數日,將軍府首先作出一個舉動,將各處屯堡的水車打制,轉包給東路十幾個商家。

隨著屯堡大興,未來要修建的水車等物,可能破萬架。這是一個龐大的需求,吳世宦等人負責的木器廠,根本忙不過來。

轉包給東路諸商人後,讓水車的打制大大加快。打水車,砌井等需要大批的木料,石料等原料。使得東路境內相關的伐木廠,采石場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不但如此,王鬥的軍工廠除了盔甲廠,火銃廠,火藥廠等幾個要害廠坊外,余者如軍服廠,被服廠等等都轉讓出去,分別授於幾個商人生產。最後王鬥看哪家廠房價格最優,質量最好,重點投單。

僅王鬥這裏要遍練新軍,就需要大量的軍服被褥,還有很多雜七雜八裝備,都需要大量棉花布匹等物,又帶動一大堆相關行業。

除金銀等礦外,東路許多從豪強手中奪來的鐵礦,煤礦諸礦,拍價決定,慢慢包給一些商人。每年向他們征收礦課,而且王鬥有優惠價格,優先購買權等。

各礦要受商行,商科的管理。未來能不能向外販賣,怎麽販賣等,都有一系列的規定。

也有許多商人看到舜鄉堡雞鴨場的成功經驗,開始嘗試學習在場地林間養雞養鴨,很多人也辦起畜場來。

此後幾個月中,東路開始一片繁忙。而不論是開礦,制水車還是做別的什麽,都需要大量工匠畜醫。一時間在東路之地,匠的地位快速提高,畜醫人才更是變得寶貴。

馬倌、牛倌、豬倌等變成搶手貨,到處都有人高價聘請。

此時民政司大使張貴也拿出了一個未來東路數年治理方案,王鬥認為可行,批準實施。

八月中,幕府發布一份告令,成立一家官店糧庫,專門向百姓收購余糧,市場價收購,如果糧荒,則平價出售,以解物價之高。而且告令專門規定各軍戶家的存糧數禁止超過一年,違法者要受到處罰。

為了防止有人向官店惡意搶購糧食,民政司有意推行一種票據,只有持票才可購買。王鬥命名為“糧票”,糧票該如何發行分配,民政司還在醞釀中。

張貴的靈感其實來自定國將軍王鬥,在王鬥提到這種票據後,他似乎感覺此法可以防止商人的囤積居奇,哄擡物價。如果此法較好,他以後可以會推行各類油票、布票、豆票、肉票、糖票等等等等。

當然,這建立在境內通貨膨脹,奸商囤積居奇,或是境內天災大禍,糧食極為不足的情況下。比如說前些日,在那些商人集體罷市之時,如果東路境內有官店,軍戶百姓手中又有糧票時,便不怕他們的罷市了。

以東路的情況言之,保安州倒不存在糧食不足的情況,當地物價較高,其實是本地軍戶搶購糧米,又不願出售存糧造成的。如果他們願意售糧,保安州的物價便會下降不少。

其實保安州的居民只是以前餓怕了,多積點糧,手上有銀子,也多買一點糧,只是下意識的一種心理舉動罷了。經過定國將軍的告令後,他們也是普遍擁護,糧食存多了,就變陳了,黴壞了,其實不是什麽好事。

定國將軍設立官店,發行糧票,便是以後饑荒,大夥也不怕,定國將軍不會讓大家餓著的。因此告示發出後,保安州的物價節節降落。

至於東路各處的物價高,卻是缺乏糧貨的緣故。

大明整個北地連連大旱,災禍橫行,每年糧食都在減少,有糧倉之稱的江南之地,由於過度商業化,百姓寧願種植絲麻棉花或煙草等物也不願意種糧,最後導致他們自己糧食都不夠吃,又談得上什麽支援北方?

東路各地情況便是如此,北地糧食連連欠收,大股流民出現後又進一步影響糧食的生產。這糧貨一年比一年少,物價一年比一年高就可以理解了。東路的懷來,延慶州等地,這是其中縮影一部罷了。

要解決東路這一問題,或許要等幾年後境內農牧大興才能好轉。目前為止,除了王鬥大力向境外買糧外,只能靠自己庫中存糧支持。好在王鬥銀子不少,認識糧食比銀子有用之輩也不普遍,王鬥手中的銀子,目前還能派上用場。

當然,王鬥的官店有優先向軍戶百姓購糧的權力,而且作為穩定糧價,減少百姓損失的存在,不免與一些糧商利益發生沖突。

此時很多商人手法,便是秋糧收購價格定得非常低,等青黃不接時,他們的糧食販賣價格又定得非常高。對軍士與軍戶的手段也是如此,軍士有發銀子,向商人買糧時便需付出高價。

如果他們向朝廷繳稅需要克銀時,他們手中糧食又不值錢了,反正商人總有他們的套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