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2/3頁)

特別明末大糧商往往就是大地主,掌握龐大資源,災年時期囤積居奇,搶購賑災糧,然後擡高市價出售,再低價收購土地。往往一次災荒過後,很多地方的土地大多數被他們巧取豪奪走。

一般而言,朝廷都鬥不過這些商團。對王鬥來說,古代商人在當時社會起的正面作用,遠遠不能抵消他們的反面作用。這也是古代重農抑商,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君皇,都不可能擡高商人的地位。

好在東路的大商人此次被王鬥一掃而空,而且東路現在也不是一個糧源,而是一個“吞噬物”,只有商人從外地運糧進來,很少有人運糧出去。出現這種激烈的矛盾沖突,可能要過幾年王鬥治下農牧大興之時。

王鬥還有時間。

……

八月中時,東路還設立了一家錢莊,由幕府財政司掌控,同時聯合境內幾家錢莊,主要向境內商人士人放貸,利息優厚,鼓勵他們投資實業。

放在往日,這當然要與境內的高利貸者發生劇烈沖突,而這些高利貸者往往又是各地豪強,大商人,大地主,大軍閥諸類的。往日王鬥居住在幸莊,莊內舉人家世的李家,同時便是莊內最大的地主,又是最大的高利貸者。

一向他們借貸,利滾利下來,一個普通的自耕農,很快就會破產變成佃戶。

好在此次鎮壓,王鬥幾乎將境內豪強掃光,加上雷霆手段後的余威,誰敢對這家錢莊的出現說三道四?

王鬥盤算再過幾年,待境內糧食畜牧充足之時,以最強的硬通貨——糧食為擔保金,自己可以嘗試發行貨幣,當然以軍票的面目出現。

也就在八月,王鬥還聯合兵備道馬國璽,動員整個東路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衛生大掃除運動。保安州已經以潔凈聞名,王鬥鎮守的永寧城,他一聲令下,自然軍民景從。

不過考慮到懷來城,延慶州,還有保安衛城等地,軍民熱情度可能不高,所以王鬥想出一個辦法。只要軍民運送一車垃圾出來,便會付款多少,視他們需求,支付銀子或糧食都行。

果然這激發了東路百姓極大的熱情,大掃除運動進行得轟轟烈烈。不過王鬥忽然得到一個消息,運送到城外的垃圾半夜被人偷走,然後這些垃圾又送來再賣一次,甚至是幾次。

為了防止有人偷垃圾再賣,王鬥派出了一些舜鄉軍看守,又雇人將運到城外的垃圾焚燒深埋,慢慢這種情況才消失而去。由於運垃圾就給錢慢慢形成制度,東路很快出現一種新興產業,專門有人挨家挨戶收購垃圾,然後運到垃圾場販賣。

不管怎麽說,經過這場大掃除,東路面貌煥然一新,各城便如保安州一樣幹凈。連各城流民與乞丐也順便被收走,送入各城舜鄉軍新建的收容所內,以後安排他們屯田開礦等等。

……

也就在八月,上月東路那場變亂也有了結果,三司會審後,在王鬥提供大量證據後,張萬山、陳恩寵、宋佳選、陳欽鸞、丁方明、郭才榮等人視罪行大小,或免官,或斬首,家產抄沒,家屬流放。

曾復揚等一幹清國奸細被淩遲,延慶州冠山書院學正曾尤賢羞愧自盡,免於追責。黃昌義罰俸一年,仍原官任事。東路管糧通判郭士同被調往了大同鎮。宣府鎮都指揮使,副總兵張國威雖對其叔張萬山極力挽救,但還是免不了其叔被斬首棄市的下場。

張國威費盡千辛萬苦,才免於被牽累的下場,不過也被下旨喝斥,這一系列變故下來,自是恨王鬥入骨。

延慶州知州吳植被罰俸一年,記過一次,仍原缺任官,不過其子吳略卻被奪去功名,他的仕途生涯就此完蛋了。

宣府鎮東路分守參將王鬥,兵備道馬國璽捉拿清國細作,撫定有功,被傳旨嘉獎,跌破一幹看熱鬧人的眼鏡。王鬥如此肆無忌憚鎮壓商人士子,反受朝廷嘉獎,看來這武夫在皇上心目中地位很不一般。

如何與這東路新崛起的實力派地頭蛇交往,是很多有心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這場審訊之後,王鬥也得到情報司一個消息,上個月參與的罷市人等中,背後主謀者還有張家口一個極為有名的商家豪族,範家。來到東路的便是範家家主範永鬥的長子範三拔,罷市之策便是他提議的。

不過在罷市三天後,範三拔便匆匆回往山西了,逃過了這一劫。

聽了範家,特別是範永鬥的名字,王鬥覺得有點眼熟,他仔細想了一會,失笑道:“原來是他。”

依一些史料,後世清國封的這八大皇商,每年都要由塞外向東北運送大量的糧草布匹,有時糧米一次達幾萬石,甚至十幾萬石之多。他們在塞外行進的路線,當然要經過東路的外面,似乎離永寧城也不過幾百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