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饑民(第3/4頁)

眾人都是吃驚地看了他一眼,溫方亮雖然富有,家有良田數百畝,不過一口氣捐出五十石米糧,也是大手筆。

孫三傑道:“下官也捐出十石米糧。”

孫三傑在舜鄉堡也有良田一百多畝,捐出十石米糧,家內的庫存也是散出一大半。

王鬥欣慰地看了二人一眼,沒想到大明軍官中,也有這麽樂善好施之人。

余者韓朝,韓仲,林道符,遲大成,馮大昌等人也是紛紛捐錢捐糧,他們都不比溫方亮與孫三傑二人富有,不過也算是盡到自己心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王鬥回到宅院後,母親鐘氏對王鬥說道:“作孽啊,聽說此次山西大旱,餓死百姓無數?為娘也到堡外看了,渾河邊上,到處是積屍,丟棄水中,真是太慘了。”

饑民雲集州城之下,由於得不到賑濟,餓死者眾多。埋一屍,需要費錢數十文,保安州官府哪裏埋得過來?屍體只是扔到河中,荒野上,任憑狗及烏鴉、蒼鷹撕咬。

不過這容易產生疫病,特別是氣溫快要升高的情況下,王鬥只是令一隊隊的舜鄉軍出城巡邏,境內有病死餓死的流民屍體,集體挖坑掩埋。渾河上的屍體也是盡量撈出來深埋。不說出於人道的考慮,就是這條渾河,也是王鬥未來重要的耕作水源,王鬥豈可讓她被汙染了?

鐘氏又道:“聽聞今日又有多達千人的饑民來到?堡外己有近兩千的饑民了,我們舜堡救濟得過來嗎?”

王鬥嘆道:“孩兒只是盡力而為!”

這些饑民來到,為王鬥帶來了重要的人口,可惜現在賑濟,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遺憾。

謝秀娘此時肚子已是挺起,她沉默了一會兒,道:“哥,您賑濟災民,是大善人,秀娘無用,也想為你分憂解勞,我便組織堡內一些婦女,也出堡做一些事吧。”

鐘氏道:“媳婦,你現在有了身孕,不可操勞,也罷,還是由我這個老太婆出馬吧。”

謝秀娘道:“婆婆,秀娘無事,這是媳婦的一片心意,還望婆婆成全。”

鐘氏知道這個媳婦外柔內剛,性子倔強,一片的心思,只是想為丈夫分憂解勞,見謝秀娘更是要跪下,勸說無用,只得嘆氣同意了。

王鬥沉吟了半晌,道:“也罷,不過秀娘你得小心。”

……

崇禎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舜鄉堡在東門外開設更大的粥廠,一鼓可活數千人。

消息傳出,保安州各地都是吃驚,都在打聽那舜鄉堡的駐守軍官是誰。聽到這個消息,保安州城下又有近千饑民奔湧而來,幾乎所有進入保安州的饑民都是雲集舜鄉堡下。

在王鬥的要求中,架鍋施粥,所熬的粥要達到“插上筷子不倒,解開布包不散”的標準。這樣的粥,就算餓倒在地的饑民,用米湯灌之,再用稀粥接續與食,十者可救五六,快要餓倒的饑民可以全救。

同時粥廠規模相當大,可容三千人同時吃粥,先前到舜鄉堡下的饑民,已是菜色漸有生氣,後者到的饑民,也可以活命,一時間,這些饑民都對舜鄉堡感恩戴德,也避免了這些饑民淪為流寇。

在王鬥計劃中,等這些饑民們調養一些日後,便會組織這些饑民們,以工代賑,他將大規模的開墾荒地,擴大鐵廠的經營,還要修建靖邊堡的城墻。無論是誰,這些饑民們,只要能搬一塊磚,挑一擔土,就可以管一天的飯。這樣的做法,可以讓饑民們有尊嚴地接受幫助,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勞動換來的一餐一飯。

最後,王鬥還會將這些饑民們全部編為軍戶,將他們中的青壯編為軍士。讓這些饑民們,全部成為舜鄉堡的戶口人丁。

“一個一個來,全部都有,大家排好隊。”

“今日太太與老夫人親自施粥,你們喝著粥,要記著恩德,是誰讓你們活命的……”

十幾口大鍋發出熱氣與香氣,上面熬的,都是熱騰騰的米粥,在大鍋的周邊,只是密密麻麻的饑民們,他們排著隊,拿著自己的碗,只是一個接一個上前領粥。

謝秀娘站在一大口鍋旁,手上拿著勺子,只是一個個為饑民們施粥,她的個子小小,相貌也並不出眾,不過她溫柔的微笑,特別是挺著一個肚子,在饑民們看來,卻不亞於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

特別聽說這個瘦小懷孕的女子就是舜鄉堡防守官王鬥的夫人後,眾饑民更是感激涕零,個個領到粥後,只是不住口的感謝。

在謝秀娘身後,有一些幫忙的舜鄉堡軍戶婦女,一些在府中謝秀娘身旁照料的仆婦丫頭,同樣是在旁邊幫忙,維持秩序,在有些饑民們沒有碗筷的,還負責分發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