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饑民(第2/4頁)

有了這種情報體系,以後軍中情報的泄漏,將大大減少。

不過采用這樣的情報體系,對夜不收們的知識度要求大大加深。以後他們讀書識字,甚至要比步軍中的軍官們還來得嚴格,幾個月後,他們至少每人要掌握幾百個詞匯量。

在韓朝訓練夜不收的時候,王鬥仍是在每天下午或是晚上招集隊長及以上的軍官們讀書識字,講解條例,研談兵書戰陣等。王鬥現在一哨兵有四個隊長,兩哨兵便是八個隊長,加上兩個哨長,還有溫方亮與孫三傑等幾個軍官,每天便是十幾個大小軍官集中在王鬥面前讀書識字。

雖說對王鬥一個武人還精通文墨,眾人都是有些奇怪,現在大明軍中,就是遊擊、參將、總兵都有一大堆人大字不識一個的。不過這些舜鄉堡軍官都是文盲,又都是成年人,早過了識字的黃金時段,連韓朝、韓仲都不例外,要他們讀書識字,真是難為他們了。

這些軍官們,叫他們練武,他們可以練個不停,一說到識字,就千奇百怪,叫苦連天了。整天不是這裏累,那裏累,就是這裏疼,那裏疼。不過王鬥要求軍官們每天至少認識三個字,每天都是讓幾個書吏抽查,有記錯寫錯的,就要打軍棍。特別是韓仲,幾個月下來,字認不到一百個,每天都要被打個一陣軍棍,不過打得多了,他的皮倒也練厚了,堅如皮甲。

只有韓朝好一些,從去年下來,到了現在為止,一共已經認識三百多個字。

……

時間很快到了崇禎九年的三月中,王鬥看邸報,九年初,宣大總督梁廷棟,曾議修宣鎮樓台墻垣二百多裏,不過算下來,需要本色糧二十三萬四千余石,鹽菜銀十五萬六千余兩,戶部認為本色折色皆無從措辦,最後只得作罷。

在今年的年初,保安州各地年景都不是很好,去年沒有大雪,到了今年,又沒下什麽雨,眼看田地的禾苗長勢不好。不過就算如此,保安州相比大明各地已經算好了。

從今年二月開始,山西各地便遭受了旱災、蟲災,三月,更發生了大饑荒。時饑民無糧,只得食用樹皮,草葉,臨近山西的河南南陽,也發生饑荒。崇禎帝下詔賑濟,並免受災州縣新舊二餉。

不過賑濟杯水車薪,甚至官吏貪墨,落不到饑民的手中,一時間,饑民四散,湧入大明各地。

從三月起,陸續有一股股饑民從蔚州,順聖州等地流入保安州,聚集在州城附近,希望活命,三月中,還陸續有幾十,上百的饑民來到舜鄉堡下,隨著傳言到舜鄉堡便可活命的消息傳開,三月二十日這天,更是有一股上千人的饑民來到。

大明國初時,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又設立義冢,掩埋遺屍骨骸。永樂年時,設立飯堂賑濟流民,在京師還設立蠟燭、旙竿二寺收容災民。明中葉後,大明遍立粥廠,賑濟災民。

粥廠本為仁政,不過到了明末,朝中賑恤能力嚴重不足,各地富戶官員也多有冷血,施粥者少,坐視饑民苦寒者多,甚至借機拐買婦女孩童等。自三月饑民來到保安州城後,保安知州與操守官便下令緊閉城門,嚴加防守,官方卻沒人出面施粥布善,甚至城中商戶米鋪又集體擡高了米價,博取暴利。

這種情況下,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啟站了出來,他在城內奔走,呼籲富戶在城外設立粥廠,不過除了城內的萬勝和米店外,響應寥寥,饑民死難者眾多。

自三月中有饑民進入舜鄉堡地界來,王鬥便下令在堡外設立粥廠,賑濟災民,並下令派出一隊的舜鄉軍到處巡邏,埋瘞棄屍等。不過隨著饑民越來越多,王鬥下令舜鄉堡嚴加戒備,同時在堡外設立的粥廠規模越來越大。

三月二十日,堡外一股上千人的饑民來到,王鬥也招集了堡內的大小軍官們,商議如何賑濟災民。

廳中氣氛沉悶,在場的韓朝,韓仲,林道符,遲大成,溫方亮,孫三傑,馮大昌等人都是不語,半晌,林道符嘆了口氣,道:“大人,我們堡內的錢糧也是不多,先前那數百的災民還好,眼下又來了千人的饑民,下官恐怕……”

他搖了搖頭,堡內的財政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的,就算沒有這些災民,恐怕也只能支撐不到三個月,又來了這麽多饑民……

王鬥沉思良久,嘆道:“同為大明百姓,豈可見死不救?我們堡內也正好缺乏丁口,這些災民收容起來後,以後開墾荒地,編軍練伍,都是最好的人口,糧錢緊張,我會想辦法的,無論來了多少災民,我們都要盡量不死一個。”

溫方亮道:“大人仁厚,屬下等又豈可落於人後,下官便捐出五十石米糧,用於賑濟饑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