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3節(第4/4頁)

日月一天天過去啊,黃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希望國家能統一平定,憑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擔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井淘幹凈了,卻無人來取食。在樓上徘徊漫步,大陽將在西匿。蕭瑟的風聲從四處吹來,天黯淡而無色。獸驚恐四顧尋找夥伴,鳥驚叫著張開雙翼。原野上靜寂無人,遠行的人匆匆趕路未停息。內心淒涼悲愴啊,哀痛傷感而淒側。循著階梯下樓,悶氣郁結,填塞胸臆。到半夜難以入睡,惆悵難耐,輾轉反側。

樂府始於秦,絕於漢。

樂府建置始於秦代,與“太樂”並立,分屬內廷掌管。據《漢書 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設有采集各地歌謠和整理、制訂樂譜的機構,名叫“樂府”。後來,人們把這一機構收集並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者簡稱樂府。

公元前7年,漢哀帝裁撤樂府官,下詔:“罷樂府官。郊祭樂及古兵法武樂,在經非鄭衛之樂者,條奏,別屬他官。”對這一史實,有“罷(停辦)”、“省(精簡機構)”兩種解釋。《漢書 禮樂志》明確記述:當時的樂府員工,經過裁減,余下約一半,並入了太樂機構。

音樂文學的史料中以樂府借稱樂府詩詞,已成通例。最早出現這種用法的是梁勰的《文心雕龍 樂府第七》。至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用樂府二字來概括入樂的詩歌。再晚,某些文人將套用歌詞體式的不入樂的詩、詞、曲亦皆名之為“樂府”,則是名詞的混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