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2章.旌旗未卷 第10節(第4/4頁)

“到了孝武皇帝朝,朝廷重用儒士,罷黜了黃老刑名百家之名,不過儒家還是無法與道家相抗衡。當時孝武皇帝雖然傾向於儒家的有為,但他又覺得道家的無為也有可取之處;他也贊同儒家的鋪張揚厲,不過又擺脫不了道家質樸恭儉的束縛;另外他也很景仰成、康的刑措之法,不過又覺得治國不能沒有刑罰。孝武皇帝為了集權,需要尊儒黜道,但道家黃老之學有很多地方比儒家學說高明,為此,他迫切需要一種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又全面吸收道家學說的長處,並能超過道家的全新的儒家學說。於是,一代大儒董仲舒應時而出。他借助《春秋公羊》學,公開援道入儒,在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陰陽家三派學說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嶄新的儒家學說,道家黃老之學的精髓隨即變成了新儒學的血肉,黃老之學自此走向衰落。”

“飛燕兄,這也是當年光武皇帝在中興時期選擇儒學的重要原因,你現在憑什麽能說服長公主和朝廷重新推行黃老之學?”

張燕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說道:“我沒有說過我要推行黃老之學,但有一點你說對了,我要仿效大儒董仲舒,大力推行援道入儒,繼而達到儒道雙修的目的。”

“其實,本朝儒學的正宗地位,在遭受了大儒王充的猛烈批判後,雖然暫時還能維持官學地位,但實際上它的根基已經開始動搖了。”

“本朝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生們為了進入仕途飛黃騰達,紛紛迎合君王的需要,對經書穿鑿附會,空生虛說,讖緯之術大行其道。大儒王充忍無可忍,憤怒一吼,以一部《論衡》揭穿了儒家傳記的謊言,打破了儒經的神秘,同時也把孔子、孟子兩位聖人從天上拉回了人間。”

“王充大師是用什麽學說動搖了儒家經學的根基?道家學說。”

“自此後,本朝許多儒生,包括很多名儒,張衡、馬融大師等等,其中也包括你嶽父蔡邕大師,雖然以研習經文為主,但在儒學衰落的情況下,都不可避免得走上了儒道雙修,融合儒道的道路。馬融大師更是本朝融合儒道兩家之長的宗師。”

“儒道兼修,等於也是推行道家黃老之學,這樣黃老之學在治國方面的諸多長處比如文武兼備、刑德並用、與民休息、恭儉無為、貴柔守雌等策略也就能漸漸深入人心,而新政推行和實施的阻力也就越來越小,儒家學說的諸多短處也就能得到彌補,從而有效推進中興大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趙雲敬佩地望著張燕,躬身為禮,“恭祝大人馬到成功,我在長安等你的好消息。”

張燕擡頭望天,輕聲長嘆,“只要大將軍能活下來,只要小天子快快長大,大漢終究會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