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1章.長河落日 第21節(第4/7頁)

那麽,大將軍會不會很愉快地接受這個方案?答案是肯定的。

從此次危機的結果來看,長公主損失慘重,不過對六年後小天子主政有一定的幫助。大將軍損失了部分兵權,過去他就兼領尚書事處理國事,顧命大臣這個身份對他在國策上的影響並沒有什麽助益。

外朝拿回了所有的相權,外朝有六位顧命大臣輔弼天子,參予國政的決策。拿到了一部分皇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但是,如果軍功階層大量湧進朝堂後,你再仔細研究一下外朝大臣的構成,不難發現北疆人控制了外朝,北疆的士人和武人在這場危機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換一句話說,大將軍的權勢不是削弱了,而是劇烈膨脹了。

所以,大將軍將會非常輸快地接受這個方案。

“大將軍既然愉快地接受這個方案,權勢極度膨脹,他的處境還艱難嗎?”長公主坐在蔡邕身邊,苦笑道,“大將軍吸取了當年董卓敗亡的教訓,把武人推上了朝堂,現在北疆人完全控制了朝政,避免了重蹈董卓敗亡的覆轍,他還有什麽艱難的?”

“殿下,大將軍雖然愉快地接受了這個方案,但他內心的惶恐,恐怕比當年的董卓更加不堪。”蔡邕嘆道,“你想想,六年後,他的權勢該有多大?他如何把軍隊交給天子?如何把手裏的權力交給天子?雖然大將軍正在竭盡全力扶持天子,但六年後,天子不過十三歲,他能有多大的威信?能有多大的功勛?天子敢收下大將軍的權力和軍隊嗎?大將軍又敢把權力和軍隊交給天子嗎?”

“你再想想,朝堂上最尋常的事是什麽?權勢之爭。北疆人把持了朝政,北疆人高居公卿之位,他們還能齊心協力嗎?北疆的士人和武人已經分裂,此次北疆武人的分裂也已成了事實,這麽多勢力同時沖進朝堂,怎能不天翻地覆?誰能鎮制他們?只有大將軍。但平叛大戰迫在眉睫,征伐之事將接踵而至,大將軍哪有時間待在朝堂上穩定朝局?朝堂上亂了,而大將軍再也無力舉起戰刀了,因為朝堂上幾乎所有的勢力都是北疆人,都是追隨他征戰天下的兄弟,他還能象過去一樣肆意殺戮嗎?他做不到,但他又不能讓這些人自相殘殺,他該怎麽辦?任由中興大業就此敗亡?”

長公主霍然驚醒,恐懼霎時掠過了她的全身。

“如果他沒有離開長安,此次長安兵變沒有發生,六年後的危機或許還有解決之道。但我們逼得太厲害了,他一氣之下甩手走了,以致於造成了今天的死局,將來的災難,臣有責任啊,難辭其咎。”

蔡邕憂心忡忡,仰天長嘆,“當年,太傅袁隗大人策略錯誤,結果導致天下大亂;三年後,司徒王允大人犯了同樣的錯誤,結果徹底葬送了社稷,把社稷推進了傾覆的深淵;十一年後,我竟然再次犯了和他們同樣的錯誤,結果讓中興大業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我走之後,朝堂上聲望最大的就是太傅楊彪了,他應該是最佳的丞相人選。雖然楊彪是頭老狐狸,最善明哲保身,但他和我們一樣,對武人懷有很深的戒心,對軍功階層把持朝政更是不滿,如果讓他出任丞相一職,恐怕六年後,洛陽、長安之禍將再次重演。而那時大將軍威力巨大,非董卓、李傕之流可以相提並論,一旦局勢不可挽救,則社稷將毀於旦夕之間。所以,這個丞相不能讓別人做,只能讓李瑋大人來做。”

“李瑋大人才智超絕,又是北疆人,而且他是最早追隨大將軍征戰天下的士人,其功勛極為顯赫,深得大將軍的信任,是最合適的丞相人選。如果六年後,他不能化解這場危機,那麽……”蔡邕沒有說下去,神情沮喪,連連搖頭。

“老大人,那現在可有對策?”長公主垂著頭,小聲問道,“大將軍還能信任我嗎?”

“大將軍走了,他預料到了這場危機,為此他特意讓何風保護你,難道這還不夠嗎?他一直信任你,但你……”

“他既然知道會發生這場危機,為什麽還要走?”長公主擡頭望著蔡邕,臉顯怒色,“他是故意的,故意把你逼出朝堂,故意讓大臣們自相殘殺,故意造成這種危局……現在好了,他滿意了。我倒要看看,他回來如何收拾殘局?”

“殿下……”蔡邕有心想勸,但這種事,他實在不宜多說,越說長公主和大將軍之間的誤會越深。“殿下,李瑋大人出任丞相,雖然可以暫保朝堂上的穩定,但由於這份官制中的皇權和相權嚴重失衡,皇權威儀受到重挫,將來李瑋大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解決問題。所以要想解決六年後的危機,要想保證小天子順利主政,首先這份官制就要重新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