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1節(第4/5頁)

“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李弘走到案幾後面,轉身面對帳內三十多位北疆文武大吏,笑著說道,“朝堂上,馬上就是殿下說了算,殿下是朝堂上所有大臣們的共同對手,朝堂上的所有大臣們馬上就是朋友了。現在,你們心裏的憤怒是不是煙消雲散了?”

帳內大部分將領都望著李弘,一個個神色嚴峻,顯然還在思考著李弘剛才那番話。

“我把你們請到行轅來,一是為了把中興策略說清楚,請你們支持殿下定都長安。二是關中大戰一旦結束,晉陽就要發生很多大事,你們必須馬上趕回去,在大漢中興最關鍵的時刻,拱衛大漢,護衛天子和長公主,為北疆人謀取最大利益。”

“大將軍呢?你不回去嗎?”田疇突然問道。

“我不回去了。”李弘看了眾將一眼,鄭重地說道,“韓遂的死,給了我很大震撼。這幾天,我想了很多,袁術的死導致九江崩裂,孫策的死導致江東岌岌可危,而韓遂的死可能讓西疆大亂,直接影響中興大業。我如果突然死了,河北會發生什麽?中興大業還會穩步推進嗎?”

諸將目瞪口呆,無不震駭。

“子民,你胡說什麽?”鮮於輔冷著臉,不高興地責斥道,“這種場合下,你怎能說這種話?”

李弘笑笑,繼續說道:“我死了,你們要堅決尊奉天子,要忠誠於長公主,要勇敢地挑起振興社稷的重任。從現在開始,你們要漸漸習慣沒有我的日子,你們要獨當一面,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要好好地活下去。我堅信,沒有我,你們也一樣能中興大漢。”

“大將軍……”諸將齊齊跪倒。

****

關中大捷的消息讓正在定陶城內互不相讓的談判雙方震驚不已。

曹仁、毛玠和孫賁、張純、朱治都以最快的速度回報,請求曹操和孫權立即給出答復,以便及時做出策略調整。

同時間,李弘分別給洛陽的袁紹和許昌的劉備各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們派人到定陶議和。李弘給出了一個最低議和條件,只要他們尊奉晉陽的天子和朝廷,其它的事都好商量。

七月下,洛陽。

袁紹接到了李弘的書信,當即氣倒。

從麴義、楊鳳率軍攻擊華陰、潼關開始,袁紹就預感到關中大戰可能不僅僅是失敗,而是大敗,但他還存著一線希望,他希望韓遂、高幹能退守長安,還有兵力和北疆軍抗衡。關中大戰關系到洛陽的生存,關中大戰若敗,洛陽旦夕不保,袁紹感到死亡的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然而,他沒有關中大戰的任何消息。

七月上,孫親、楊華率軍攻擊風陵渡,高柔、朱靈腹背受敵,棄守潼關,退到了桃林要塞。但三天後,桃林要塞丟失,高柔和朱靈逃到了弘農城會合段煨。

麴義、楊鳳乘勝追擊。孫親、楊華的大軍順水而下,直殺陜城,意圖切斷段煨的退路。段煨大驚,棄守弘農,率軍死守陜城。

這時南陽方面送來急報,武關被北疆軍占領,徐璆把主要兵力放在了丹水一線,以防北疆軍乘勢南下。而本來準備支援穎川的軍隊一部分則回到了丹水,只剩下兩千人守在魯陽。徐璆為此向荊州緊急求援。劉表已答應讓文聘、劉虎率五千兵急速趕到魯陽相助。

七月中,麴義率軍攻擊陜城,雙方在陜城連番激戰。

關西的緊張局勢讓袁紹坐臥不安。洛陽的援軍全部趕到了新安和函谷關一線,根本無暇分兵南下支援穎川。

就在袁紹心力交瘁之際,李弘的書信到了。至此,他才知道了關中大戰的大概經過,韓遂死了,西涼軍折損過半投降了,而高幹和辛毗的四萬大軍全軍覆沒。

袁紹最後一絲希望徹底破滅,他經受不住這樣沉重的打擊,再次病倒。

袁微、袁忠、逢紀、審配、荀諶等人坐在袁紹病榻旁邊,輪流看完了李弘的書信。

“很明顯,北疆軍打不動了,段煨將軍今年守住新安、函谷關一線應該沒問題。”逢紀悲痛之余,眼裏露出一絲僥幸之色,“我看還是立即抽調兵力支援穎川,先把魯陽守住,確保洛陽和荊豫兩地的聯系。”

“當務之急不是支援穎川,而是即刻制定防禦之策。”袁紹嘶啞著聲音,有氣無力地說道,“明年,北疆軍肯定要打洛陽,我們只要守住洛陽,讓北疆軍打上一年半載,拖垮河北,我們就能反敗為勝。否則,洛陽就完了,而社稷也將傾覆了。”

“大人有何對策?”

“要想守住洛陽,必須開辟牽制戰場。”袁紹閉上眼睛,慢吞吞地說道,“如果關中和兗州都陷入戰火,北疆軍就要同時在三個戰場開戰,如此洛陽則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