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1節(第2/5頁)

“增兵的聖旨下達後,在座的部分大人將奔赴各地,和各地府衙一起征募兵戶,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有關兵戶諸事辦妥,帶著新卒趕到定陶展開軍訓。所以,你們都不要走了,老老實實給我待在這裏。”

諸將一片愣然。王當站起來就要說話,但被李弘搖手阻止了。

“洛陽難打,這一仗至少要打上半年甚至一年。因此,打洛陽的準備工作很復雜,除了糧草的籌備囤積,軍械的制造,民夫的征調外,還包括西、北兩疆的穩定,江淮的穩定。另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定都問題。如果洛陽不是大漢的都城,我們攻打洛陽的時候就沒有任何顧忌,可以放開手腳打。同時,朝廷的兵事策略也將因為都城的改變而產生根本變化,尤其是對江淮、荊豫的攻擊之策將進行重大調整。”

“為此,你們中的很多人將即刻返回晉陽,極力促成朝廷通過增兵之議,定都長安之議,為大漢中興大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帳內頓時議論紛紛。

“諸位大人都是各戰場統軍大將,你們從各自戰場的具體情況出發,上書朝廷,陳述理由,要求朝廷迅速增兵,以便大軍能在最短時間內圍攻洛陽。”

李弘站起來,走到張遼身邊說道:“文遠,前幾天你曾對我說過增兵的很多理由。我覺得這些理由很不錯,你如實上奏。”

張遼面孔微紅,躬身說道:“大將軍,我不知道增兵一事牽扯極廣,說了一些過激的話,請大將軍諒解。”

“這不能怪你。如果你在朝堂上待一段時間,就能理解增兵的難度了。中原大戰結束後,我曾就增兵的事試探過朝廷,但結果讓我很失望。所以我仔細考慮了一段時間,打算利用關中大戰的機會向朝廷施壓。現在這個機會來了,我們要好好把握,爭取盡快達到目的。”

“朝堂上的事太復雜,處理起來難度極大,時間耗費也長,如果十月之前我們不能完成增兵,明年大軍攻打洛陽的時間就要延緩,所以……”張遼吞吞吐吐,後面的話半天沒有說出來。

“你怕什麽?有什麽話不敢說?”顏良不滿地瞪了他一眼,沖著李弘叫道,“大將軍,我們先增兵,一邊增兵一邊逼迫朝廷答應。在增兵已經既成事實的情況下,朝廷那幫混蛋敢說個‘不’字?”

李弘微微一笑,指著顏良說道:“擅自募兵是謀大逆之罪。怎麽,你嫌我命太長了?”

顏良不屑地撇撇嘴。

“你們中的很多人至今沒有看清形勢,腦子裏的想法還是和十年前一樣,以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想怎麽幹就怎麽幹,全然沒有半點中興名將的樣子。”李弘站在大帳中間,掃視了眾將一眼,緩緩說道,“我在各種場合講了無數次了,現在是重振社稷,是中興大漢,不是戍守北疆,也不是割據河北稱霸一方,所有很多事,很多做事的方法,包括你們腦子的觀念都要改變,要有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不要稀裏糊塗的斷送了中興大業。”

“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過去我們北疆只有十幾個郡國,北疆的官僚夠用了。後來我們收復了幽州和冀州,占據了河北三州,北疆人就不夠用了,但我們竭盡全力撐了下來。現在呢?現在我們收復了青州、兗州和關中,多了十五個郡國,如果加上西涼,那就是二十多個郡國,三百多個縣。我們現在需要多少官員?僅太守、國相就要二十多個,千石以上的大吏需要五百多個,幾百個郡縣府衙的官僚加在一起,最少也要五千人左右。”

“請問諸位大人,目前北疆還多少士子能夠出仕?就算北疆還有五千多士子可以出仕,那這五千多士子裏有多少人可以出任千石以上的大吏?難道一個正在學堂裏讀經的士子從辟後馬上就能出任縣長、縣令?”李弘搖搖頭,“事實上,目前北疆的士子能做官的已經全部做官了。諸位大人可以到晉陽大學堂看看,現在在晉陽大學堂就學的士子,年紀都在十六歲以下,而且人數不足千人,一部分還是胡族子弟。”

“所以,隨著收復郡縣的增加,中興大業的持續推進,各地的士人都會進入朝堂,這是事實,也是必然。前幾年,冀州、河東士人大量進入朝堂,現在青、兗兩州的士人,關、洛兩地的士人將進入朝堂,將來徐、揚、豫、荊等地的士人也會進入朝堂。中興大業需要動用整個大漢的所有力量,靠北疆一地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你們要接受他們,尊重他們,在我們北疆人牢牢把握朝政的情況下,利用一切手段發揮他們的力量,讓他們和我們一起推動中興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