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10章.問鼎中原 第51節(第3/5頁)

“權勢之爭無處不在,利益之爭無處不在,不能因為他們不是北疆士人,就把他們當作敵人。北疆人之間難道沒有權勢之爭、利益之爭嗎?也有,不過現在被掩蓋了而已。殺死對手的確很簡單,但未必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降服對手,讓對手為自己所用,成為自己忠實的朋友。自古以來,善戰者莫不如此。就如我們在北疆一樣,為了解決胡族入侵問題,為了穩定北疆,最後還是采取了臣服對手並把他們變成自己朋友的辦法。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中原大戰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正是得益於胡族鐵騎的幫助。”

“把對手變成朋友,讓雙損之局變成雙贏之局,這才是智者所為。”

“再說說增兵的事。”李弘在大帳內來回走了幾步,繼續說道,“大家的觀念沒有變化,對增兵一事的考慮難免太過簡單。”

“過去我們戍守北疆,鎮守河北,十幾萬兵力完全夠了,但現在要平定天下,戰場突然增加了數倍,不但兵力捉襟見肘,各級軍吏也嚴重不足。軍吏嚴重不足,增兵的難度就非常大。我之所以要求增兵十萬,正是擔心各級軍吏不足導致大軍戰鬥力驟然下降。增兵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增兵如果損害了大軍的戰鬥力,那還不如不增兵。”

“大家或許認為我們有足夠的老兵,可以大量提拔任用,但諸位大人想過沒有,我們現在有多少戰場?哪些戰場需要最強悍的軍隊?戍守北疆的大軍要保持戰鬥力,戍守西疆的軍隊要保持戰鬥力,南、北兩軍要保持強悍的戰鬥力,這些軍隊的補充只能從其它軍隊裏征調有戰鬥經驗的士卒,因此我們手裏可以提拔任用的老兵相當有限。”

“老兵數量有限只是增兵難度之一,增兵難度最大的還是土地分配問題。本朝現在實行的是‘兵戶’制,要給兵戶分配土地,但由於戰爭密集,傷損大,很多兵戶家裏暫時已經沒有合適男丁了。所以越是增兵,兵戶數量越大,朝廷調撥的土地就越多,朝廷賦稅的損失就越大。另外各地情況不一樣,各地府衙實際控制的土地數量也不一樣,人少地多的地方可以增加兵戶,但兵源未必合適,兵源合適的地方土地未必多,這種矛盾讓增兵難度大大增加。”

“增兵可以讓北疆人權勢更大,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穩固,而北疆人所堅持的中興策略隨著中興大業的逐步推進,已經漸漸和以丞相大人為首的朝中大臣們所堅持的中興策略產生了沖突。現在沖突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定都長安。這是朝中除北疆系以外幾乎所有大臣都公開反對增兵的主要原因。因此,增兵成了中興策略之爭的一個武器。”

“朝堂上下,誰都知道增兵對中興大業至關重要,所以增兵肯定能成功,但首要條件是當前的中興策略要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我們打個比方,增兵可以打下洛陽,但定都長安卻讓社稷陷入深重的危急,那麽這個增兵還有什麽意義?打下洛陽又有什麽意義?”

“丞相大人和諸多大臣堅決反對增兵,歸根究底是認為定都長安無助於中興大漢。我們呢?我們拿什麽去說服他們?誰都不知道未來的事,我們也不知道定都長安是對還是錯。我們之所以支持長公主定都長安,是因為它符合北疆人的利益。長安距離西疆北疆非常近,有利於邊疆的穩定,但邊疆穩定了,中原是不是就穩定了?大漢社稷是不是就穩定了?我們不知道,我們也是惶恐不安。”

“因此,我們不要怨恨丞相大人,也不要仇視朝中反對增兵的大臣們。國事關系到社稷的命運,關系到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死,容不得任何私情。這一點請諸位大人務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增兵,可以讓北疆人更牢固地控制朝政,可以讓中興策略一直符合大漢的利益,符合北疆人的利益,可以隨之解決定都長安的事。因此,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只有另辟徯徑。”

“在治國策略上不能說服對方,那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利益上滿足對方,以便達到同樣的目的。我們雙方的利益之爭其實就是權勢之爭。但在目前情況下誰都無法在權勢上獲得更大的好處,所以幹脆我們主動放棄一部分權力,讓皇權更加強大,從而把對方逼到絕境。要麽徹底喪失權勢,要麽和我們聯手共同對抗皇權,他們當然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這樣一來,增兵問題解決了,定都長安的問題也解決了,而他們還無法怨恨我們。因為我們要增兵打洛陽,是他們不同意,是他們逼得我們不得不放棄權力的。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和我們一樣,都處在同樣一個危險的處境裏。但我們手裏掌握著軍隊,天子和長公主還需要我們征伐天下,而他們和皇權針鋒相對,下場可想而知。當年漢武皇帝如何對待外朝的,相信他們一清二楚。為了奪回相權,為了奪回失去的權勢,為了制衡皇權以求得中興大業的成功,他們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聯合我們,利用我們手中的兵權,再次和皇權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