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35節(第3/5頁)

李弘猶豫了片刻,轉頭望向魏延。“文長,你隨長水營一起行動。”

魏延大喜,躬身領命。

****

四月下,邯鄲。

張燕、賈詡、傅幹、王淩、王昶等行轅大吏圍在地圖前,仔細商議軍情。

河內戰場轉入相持階段後,河南戰場上的北疆軍並沒有脫離困境。隨著關中軍攻擊河東楊鳳退出關西戰場,荊州軍、南陽援軍和洛陽守軍先後進入河南戰場,北疆軍在成臯和管城一帶遭遇了叛軍兇猛的攻擊。顏良在管城頻頻告急的情況下,率軍撤出中牟,退守管城。

袁紹的主力隨即進入中牟,並急速西進,和荊州軍會合於管城,向管城猛攻。與此同時,成臯方向的戰鬥也越來越激烈。徐晃向敖倉的王當求援,但王當、張繡被辛評的軍隊牢牢牽制,一時間也不敢輕易分兵支援。

顏良無奈,下令大軍撤出管城,退守滎陽,命令魏續回援成臯。派出八百裏快騎詢問張燕,大軍撤出河南戰場的具體時間。

濮陽戰場的戰鬥在袁紹主力南下支援中牟後停了下來。高幹放棄了鉏城,退守白馬。北疆軍大將雷重率軍進駐鉏城,並不時出兵向白馬方向做出試探攻擊。雙方雖偶有交戰,但一觸即退,互不糾纏。

吳雄、吳敦的大軍捷報頻傳。兩人會師濟北國後,兩日內攻占郡治盧城,大軍隨即殺進泰山郡,攻打泰山郡的郡治奉高城。泰山郡太守鄭育和張超、劉翊、陳宮、董訪等大臣都是好友,當董訪帶著聖旨和幾份書信進城後,鄭育也沒有過多猶豫,馬上歸順晉陽朝廷了。鄭育的歸順給北疆軍穩定兗州東部郡縣爭取了時間。楊奇、楊懿、崔均、張超、金尚、劉翊等大臣帶著大量的掾屬官吏,一邊入駐郡縣重建諸府,一邊安撫百姓抓緊春耕。

吳雄、吳敦沒有在泰山郡耽擱時間,兩人在向邯鄲報捷的同時,率領大軍急速殺向了魯國。

徐州戰場上的勝利不但奪取了瑯琊郡,還重創了關羽,迫使關羽不得不退守東海、彭城,短期內他已無力發起反攻。如今孫觀、尹禮率軍駐守郯城,和關羽的大軍對峙。臧霸和蕭建屯兵於開陽,保護青州的安全。

管亥率軍進入泰山郡後,因為泰山各縣都已歸順河北,所以他當機立斷,帶著大軍調轉馬頭殺進了魯國。

按照時間推算,高順、吳雄、吳敦、管亥、昌豨五人已經在魯國會合。魯國屬於豫州,但因為它處在兗州、徐州、青州和豫州四地的交界處,距離豫州其它郡縣較遠,再加上頻繁遭到黃巾軍的侵襲,所以一直是個無人管但又人人可以插上一手的奇怪地方。這地方幾乎沒有兵力,兩萬多人的大軍可以一掃而過。

魯國的郡治魯城距離任城國的郡治任城兩百裏,大軍沿著泗水河一泄而下,任城旦夕可下。

昌邑城被攻占後,昌邑戰場上的戰鬥已經停止。

田疇和衛峻帶著鐵騎還在任城國一帶移動,他們在護送糧道安全的同時,尋找奪取任城的機會。

現在定陶成了雙方大軍爭奪的目標。

劉備率軍渡過濟水河,和曹操會合於明亭。兩人集結了數萬大軍,向明亭發起了攻擊。

北疆軍在大將軍李弘的親自指揮下,一部由玉石統率,在明亭阻擊叛軍主力,一部由麴義統率,繼續包圍定陶城,一部由趙雲、穆斯塔法、劉冥統率,向陳留方向發起了攻擊。

“明亭激戰已經進行三天了,不知曹操的攻勢還能維持多長時間。”賈詡放下手上的書信,望著地圖上的陳留城說道,“再過幾天,趙雲的大軍就能出現在陳留,而穆斯塔法的鐵騎應該在今天或者明天包圍濟陽、東昏。叛軍的糧草無法運過濟水河,曹操有心無力,就是想拼命也沒有力氣了。”

“按照大將軍的計策,右賢王的鐵騎在穆斯塔法大人包圍了濟陽後即開始包圍冤句,切斷曹操的後路。雖然這種包圍對曹操沒什麽作用,但可以對叛軍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迫使叛軍早一點後撤。”傅幹皺眉說道,“有一點我不能理解,大將軍為什麽要堅持放走叛軍?在定陶戰場上,我們的兵力有優勢,完全可以擊敗甚至可以全殲叛軍。打掉了曹操、劉備的大軍,對袁紹、劉表來說就是個晴天霹黴,對叛軍的打擊是致命的。雖然我們的損失可能非常大,但當我們兵臨陳留城下,和顏良、高順的左右兩翼大軍會合後,我們在兵力上依舊占據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們手上還有數萬鐵騎正在北疆待命,他們隨時可以南下。我們還能在中牟和陳留一線再次和叛軍決戰。”

傅幹望向張燕和賈詡,苦笑著說道:“大將軍有心放走曹操和劉備,那麽,當雙方大軍對峙於中牟、陳留一帶時,我們不但失去兵力上的優勢,還將失去戰場上的主動。未來的決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大敗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