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21節(第3/5頁)

“好,你不要去晉陽了,你就在這裏待六年吧。”長公主拂袖而去。

大鴻臚士孫瑞急忙找到太傅馬日磾、大司徒張溫、大司空楊彪,把天子和長公主的爭論告訴了他們,“官制修改影響深遠,現在觸動了天子利益,將來還要觸動更多人的利益。我覺得你們操之過急,這一步邁得太大了。”

張溫冷笑,“步子不邁大一點,大漢就完了。”

楊彪長嘆不語。其實早在張溫等人到北疆之前,他們這些大臣就在長安有過官制修改的爭論。張溫到北疆後,在晉陽朝廷以“丞相、太尉和禦史大夫”為三公實行了一段時間的官制,他覺得效果不錯。這次因為考慮到天子的承受能力,所以他沒有一下子把官制修改到位。在他看來,把“三公”職權重歸“丞相”,才是官制修改的終點。

“天子長大了,在長安又待了那麽多年,他對權力非常渴望,也非常敏感……”士孫瑞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把後面的話說了出來,“我看,我們還是和大司馬大將軍商量商量。”

“這麽說,君策兄同意放棄我們奪回來的相權了?”張溫皺眉問道。

士孫瑞苦笑。過了一會,他搖搖頭,無奈說道:“如今怎麽辦?”

“陛下不願到晉陽,不過是要挾一下大將軍而已,翻不了什麽大浪。”馬日磾捋須笑道,“君策,你不要忘了,陛下的矛頭對準的可不是我們,而是大將軍。”接著他看看三人,伸出一個手指頭在空中晃了晃,“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士孫瑞略顯驚詫地望著馬日磾,忽然大悟。這的確是打擊北疆武人的一個絕佳機會。

李弘是大司馬大將軍,還領尚書事,等於把大漢的兵事決策權、行政權和戰場指揮權全部拿到了手。但他還不滿足,他又讓鎮北將軍鮮於輔領光祿勛,征西將軍徐榮領衛尉,右將軍張燕領執金吾,奮威將軍呂布領司隸校尉,李瑋領大司農。這幾個位置可不是武人參政這麽簡單的事。武人占據這幾個位置後,等於把天子、朝廷百官和大漢財賦牢牢地控制住了。

光祿勛過去叫郎中令,光武皇帝改為光祿勛,主掌宮廷宿衛,並備威儀和出從車駕,有虎賁五千,羽林郎一百二十八人,羽林左右騎一千七百人,但光祿勛的職權遠遠不止於此。首先,天子的智囊班子都集中在這裏,光祿勛的屬官有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諫議大夫、議郎等官,這些人都是給天子獻計獻策的人。其次,這裏又是候補官員集中訓練和考查的所在。各種郎官如中郎、侍郎、虎賁、羽林等人,他們既可以擔任天子的警衛,也可以隨時派出去擔任各級官吏。另外,替天子承宣詔令的謁者也在這裏。因此,這個位置在朝廷中一直炙手可熱。

衛尉負責駐守宮城諸門,巡邏宮城和出從車駕。在光武皇帝朝之前,衛尉所轄衛士為兩萬人或者一萬人,光武皇帝為了節約,削減為兩千五百人。黃巾起事後,衛士人數再度擴充為兩萬人。此次官制修改,衛尉所轄衛士依舊為兩萬人。這也就是所謂的南軍。

執金吾過去叫中尉,統率北軍,負責京城和京哉的防務。孝武皇帝時,改中尉為執金吾,只負責京師駐防和巡檄,職權大大縮小。這次官制修改,在大將軍的要求下,執金吾再次統領北軍。北軍由五營改為八營,每營五千人,共四萬大軍。

光祿勛、衛尉和太常三個上卿,屬大司馬府。執金吾隸屬大將軍府。光祿勛、衛尉和執金吾全部受李弘節制。

司隸校尉成立於孝武皇帝時期,是直屬於天子的一個獨立的監察機構,持有朝廷授予的節杖,以示其特權。司隸校尉除了負責京哉七郡的糾察以外,還負責監察京師三公以下的百官,可以奉詔捕殺罪犯逮捕公卿,即使專權的外戚也在所難免。

李弘最早舉薦左將軍麴義為執金吾,右將軍張燕為司隸校尉。但麴義堅決不幹,他非要在河東帶兵。李弘無奈,馬上改薦呂布出任司隸校尉。呂布是武人,是北疆人,又深得天子信任。李弘讓他出任司隸校尉,顯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李瑋出任上卿之一的大司農,主掌大漢的財賦錢糧。他是李弘的心腹,李弘舉薦他出任大司農,其用意不問可知。

現在,光祿勛鮮於輔、衛尉徐榮、執金吾張燕這三位上卿領六萬七千大軍負責京師的警備和天子的宿衛儀仗。大司農李瑋掌控大漢命脈。司隸校尉呂布有獨立監察之權。李弘靠此五人在朝為輔,完全可以控制大漢權柄。

天子感到了李弘的威脅,公卿百官何嘗不是。

雖然李弘小心翼翼地縮著腦袋,拱手讓出所謂的什麽權柄,但其實他根本沒有讓出一分一毫的權柄。相反,他把權柄抓得更牢了。大將軍現在倚仗手中的勢力,完全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誰能奈何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