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6章.成事在天 第21節(第2/5頁)

但中朝的權力必須受到限制,也就是說,尚書台必須要交還本該三公擁有的權力,其中最主要的是三項大權。一是議政,國政必須由皇帝、中朝官和外朝官合議決策,皇帝和尚書台不能獨自做出決策。二是罷免有過失的兩千石以上大吏。在光武皇帝以前,州牧監察奏報兩千石大吏不稱職者,需要有三公府派掾史核查後才能罷免,但光武皇帝把這個權力搶走了。三是聽取和處理上計事宜。郡、國每年終(或三年)要派屬吏帶著“計薄”(記載戶口增減,盜賊多少等情況的文書)到京師匯報,聽取朝廷的意見。這件事本來是司徒大人的事,但光武皇帝也把它搶去了。結果外朝大臣對各地郡國的情況一無所知,三公大臣想處理國政都無從下手。

為了讓官制中的這些突出矛盾得到妥善解決,從而實現皇權和相權的制衡,長公主府、大司馬府、大將軍府曾數次合議,繼而提出了四公同領尚書事的決議,以求外朝和中朝能夠互為統屬,互相牽制。但事實是,外朝大權獨攬,中朝形同虛設,皇權受到了嚴重制約。

天子在長安雖然無權過問政事,但一幫大臣當時為了對抗董卓和李傕,教授了天子很多制衡之策和從權臣手上奪取權力的辦法,天子因此深知皇權集中的重要,對維護自己的皇權也頗有心得。他知道權力只要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才能像孝武皇帝、光武皇帝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不願意像過去一樣,再度成為權臣的工具,朝堂上的擺設。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長公主,還有國丈董承,國舅伏德,大鴻臚士孫瑞,黃門侍郎馮碩,侍中楊琦等大臣。他的理由很簡單,按照這種官制實行下去,自己和在長安沒有任何區別。

“朕要到二十歲才主政,但朕在河北沒有任何根基。六年後,朝堂上肯定都是河北大吏,都是大將軍的人,朕說話誰聽?”

長公主很吃驚,“大將軍為了取得陛下的信任,已經一退再退,你到底要怎樣才能信任大將軍?這個官制修改之策基本上都是由太傅、大司徒、太常等幾位老大人制定的,大將軍並沒有獨掌權柄的意思,這你難道看不出來?大將軍如果再退,害怕的不是大將軍,而是河北大吏和北疆諸將,其後果不言而喻。我已經對你說過,大將軍親口對我承諾的,六年後,如果天下平定,他絕不進京為官,絕不幹涉朝政,他將信守對父皇的承諾,為大漢戍守北疆。如果這樣你還不信任他的話,那還有太傅、大司徒、大司空三位大人牽制他嘛,你擔心什麽?”

“太傅幾位大人都老了,在河北又沒有武力,大將軍隨時可以殺了他們。現在雖然說起來是四位宰輔大臣,但真正說話算話的,只有大將軍一個人。”伏德勸道,“殿下,你不要忘記了,當年董卓進京的時候,做得也不錯,但沒過幾天,他的暴戾和血腥就一覽無遺了。”

長公主玉臉漲得通紅,她十分氣惱地質問天子道:“那天我拿著奏疏向你解釋的時候,你為什麽要答應?你不是說信任我嗎?”

天子張口結舌,轉臉看向董承。董承不敢說話。他又轉臉看向馮碩、楊琦,兩人也不敢說話。

“殿下,當今天下誰的權勢最大?是大將軍。”伏德激動地說道,“大將軍主掌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等於控制了大漢半壁江山……”

“你給我閉嘴。”長公主怒聲罵道,“你是不是瞎了眼?現在是什麽時候?大將軍哪來的六州四郡的軍政大權?沒有大將軍,我們怎麽平定天下?靠你嗎?還是靠你……”長公主手指董承、馮碩幾人,怒不可遏,“如果你們繼續慫恿天子禍亂綱紀,不要等大將軍動手,我先把你們殺了。”

天子和眾人震駭不已。

“姐姐,你……”天子恐懼地叫道,“事實擺在這裏,這樣下去,朕如何主掌天下?”

“現在哪裏還有你的天下?”長公主氣憤地說道,“天下已經崩裂,現在要靠大將軍,靠朝中大臣,靠強悍的北疆軍幫你一點一點打回來。你在長安待了這麽多年,除了下棋,你還學了什麽?”

長公主失望至極。她緩緩地站起來,望著天子,一字一句地說道:“你不要胡鬧了。官制修改,事關中興大業,不能再改。最起碼在你沒有主政的這六年裏,不能改。”

天子低頭看著案幾,小聲說道:“姐姐不幫朕嗎?”

“我怎麽沒有幫你?如果不是我幫你,你能安然無恙地坐在這裏想著誅殺大將軍嗎?你太讓人失望了。這種事,我如果幫你,就是害你,就是殺你,就是傾覆大漢。”

“朕不到晉陽了。”天子咬咬牙,憤然說道,“這種日子朕過夠了,朕不到晉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