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9節(第3/5頁)

袁紹在奏章中信誓旦旦,說了一大堆忠誠長公主和朝廷的話,但這一年來的事實清楚地告訴大臣們,袁紹的這番話不足信。袁紹的目的很簡單,他要推倒韓馥,獨霸冀州的軍政大權。然後再拿冀州威脅朝廷和北疆。現在看來,重建皇統只是袁紹奪取冀州軍政大權的開始,朝廷、劉虞和韓馥都成了犧牲品,都被袁紹利用了。

皇統之爭看上去是朝廷和冀州對權柄的爭奪。但實際上,背後卻是袁紹和韓馥對冀州的爭奪。袁紹顯然已經感覺到了朝廷、韓馥對他權勢和生存的威脅,所以他假借重建皇統之名,把韓馥推到了長公主和朝廷的對立面,然後再突然倒戈一擊,幫助長公主和朝廷對付韓馥,從而攫取冀州軍政大權。

張溫搖搖頭,遺憾地說道:“朝廷如果遷到冀州,很快就會代替討董聯盟,成為袁紹控制天下的工具。我不明白,袁紹既然口口聲聲說要討董,要振興社稷,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這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讓天下越來越亂嗎?難道當今天下就袁紹能振興社稷?他如果把這份才智用到挽救社稷上,董卓何愁不死?社稷何愁不興?這個人到底要幹什麽?”

“袁紹之所以這麽做,一是不相信大將軍對大漢的忠誠,二是勤王成功後擔心天子追究罪責。所以他總是想獨攬權柄,執意要重建皇統。”盧植嘆道,“今日之禍,其實還是來源於當初太傅袁隗大人的失策。”

當初太傅袁隗大人籌謀討董時,我們都有份參與,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袁大人並沒有提到弘農王,沒有提到承制詔書,更沒有提到重建皇統。雖然憑借那份三公檄文舉兵討董有點勉強,但我們認為有長公主和先帝的遺詔,驃騎大將軍應該毫不猶豫地南下勤王。然而,後來的事情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先是出現了承制詔書,然後弘農王被殺,這些事並不在我們最初的籌劃之中,顯然,袁大人改變了討董之策。

他為什麽要改變討董之策,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份承制詔書的出現和弘農王的死去,卻直接導致了皇統之爭。是擁護當今天子還是重建皇統?對袁紹和討董聯盟來說,只有重建皇統,否則,他們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不但貽笑天下,將來也會被當今天子殺得幹幹凈凈。正是因為出現了皇統之爭,驃騎大將軍無所適從,只好放棄了南下,討董大計隨即徹底失敗。

如果袁大人沒有改變既定的討董策略,袁紹沒有得到那份承制詔書,大漢沒有出現皇統之爭,董卓也許早就敗回西疆了。退一萬步說,即使是現在,如果沒有皇統之爭,袁紹和部分州郡大吏也不會執意和尊奉當今天子的朝廷過不去,大家完全可以互相讓一步,勤王興國。

誰能想到,太傅袁隗大人一個小小的失策,卻埋下了傾覆大漢的禍患。

盧植舉起袁紹的奏章,痛苦地說道:“袁紹的這份奏章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只要當今天子活著,韓馥、袁紹和部分州郡大吏就是我們的敵人,戰火就不會停息,社稷就要飽受摧殘。我們要拋棄前段時間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韓馥、袁紹和部分州郡大吏會放棄皇統之爭,尊奉當今天子。不會,他們絕不會放棄,我們想錯了。”盧植心中極度悲慟,淚水突然浸濕了眼眶,“我們錯了,我們只要把他們殺了,全部殺幹凈,否則,勤王不會成功,社稷也不可能振興。我們真的錯了。”

長公主睜大了雙眼,呆呆地望著盧植,十分恐懼。張溫等大臣一時間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個個神情錯愣,目瞪口呆。

“全部殺了?”趙岐白眉高聳,震駭不已,“子幹,這要殺到什麽時候?我們要討董勤王,要平定黃巾軍的叛亂,又要誅殺州郡叛逆,這要打到什麽時候?這樣打下去,社稷就是一片廢墟了。”趙岐無力地哀嘆道,“子幹,你是不是估計錯了?”

盧植搖搖頭。“冀州刺史王芬迎立合肥王陰謀叛亂的事你們還記得嗎?幾年前就有人想造反,想篡漢自立,更不要說現在的亂世了。只要他們強大了,有了足夠抗衡朝廷的實力,他們就可以重建皇統,打著拯救社稷的旗號,為所欲為。今天他們可以擁戴劉虞,可以誅殺大臣,可以說天子不是先帝所出,可以說董卓是叛逆是奸侫,明天他們就可以擁戴藩王,可以屠殺百官,可以說長公主也非先帝所出,可以說我們是叛逆,是禍亂大漢的奸侫.不要再幻想了,趁著他們實力不濟的時候,立即把他們殺了,一個不留。”

大帳內一片死寂,盧植的話給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袁紹誅殺四位朝中大臣,已經是罪惡滔天了,但今天盧植卻說要把韓馥、袁紹等討董聯盟的州郡大吏全部殺了,這讓他們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不是振興社稷,這是摧毀社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