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貳卷【亂世豪雄篇】第2章 如臨深淵 第9節(第2/5頁)

另外,這也可以維護驃騎大將軍的聲譽,平息和緩和北疆和冀州大吏之間的矛盾。皇統危機後,北疆和幽州官吏對冀州和其他州郡官吏非常反感,大家互相彈劾、攻擊、謾罵,朝廷會逐漸陷入無休止的爭吵和內訌中,這對挽救社稷大業非常不利,所以還是盡早處理為好。

冀州牧韓馥急奏。他先為自己要求重建皇統的事辯解了一番,然後表示接受長公主的旨意,由自己督領太傅府暫時代理國事,由袁紹督領監禦史府參與國事。但他以公務繁忙無法脫身為由,拒絕到晉陽,他建議朝廷把長公主和朝廷立即遷到冀州。自己和袁紹都在冀州,開春後又要和黃巾軍打仗,到晉陽主政顯然不現實。

長公主的回答很幹脆,不去。韓馥要來就來,不來拉倒。

朝中的大臣們分成了三派,以張溫、蔡邕為首的大臣們堅決反對東遷。韓馥、袁紹等人為了爭權奪利,連廢黜天子的事都敢幹,還有什麽可以值得信任的?以馬日磾、袁滂為首的大臣們認為應該從挽救社稷的大局出發,該放棄的原則要堅決放棄。比如這次為了解決皇統危急,長公主和朝廷就沒有追究任何人的罪責。劉虞沒事,他依舊是太傅兼領幽州牧。韓馥、袁紹和各地州郡大吏們也沒事。尤其是韓馥和袁紹,還成了朝廷的上卿,主掌國事。虎威中郎將龐德也沒事,長公主和朝廷既然不追究太傅大人的罪責,也不追究韓馥、袁紹等州郡大吏的罪責,怎麽能追究龐德的罪責?現在諸般罪名都讓驃騎大將軍一個人背下了。所以,僅從維護長公主和朝廷的威儀以及維護驃騎大將軍的聲望出發,我們就應該東遷。還有一部分大臣因為資歷淺,或者因為自己是從冀州諸府應辟而來,不敢說話,擺出一副謹遵聖命的架勢,結果被崔烈罵了個狗血噴頭,“一幫廢物,死了算了。”

北疆大吏們本來就不同意韓馥主政,現在聽說韓馥要東遷長公主和朝廷,更是激烈反對。楊奇甚至親自跑到長公主府,以死相諫。

驃騎大將軍李弘倒是體諒朝廷和韓馥的難處,極力主張和勸諫長公主聽從朝中大臣們的意見,立即東遷。洛陽大戰即將開始,幾萬大軍的糧餉就指望冀州撥付了。開春後,韓馥如果以平定黃巾軍為借口,拖延或者拒絕調撥錢糧,那洛陽大戰就要半途而廢。

長公主和張溫、趙岐等諸多大臣隨即回書驃騎大將軍,對他橫加指責。整天和稀泥,恨不得把冀州抱在懷裏當寶貝,你到底是大漢的驃騎大將軍還是韓馥、袁紹的故吏?難道沒有冀州,你就不能拯救大漢社稷了?崔烈說的更難聽,你到底是豹子大將軍還是病貓大將軍?你的血性和彪悍是不是隨著慕容風一起死了?

李弘於是再書一封,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和勤王討董的諸多難處,懇請長公主和朝廷不要人為制造矛盾,拱手把拯救社稷的機會丟了。“早一年穩定社稷,就能早一年造福蒼生。”如果長公主和朝廷擔心安全,我可以派一支萬人的大軍保護長公主和朝廷,直到社稷穩定。

另外,他對長公主和朝廷沒有懲罰龐德一事表示了異議。龐德擅自兵圍龍泉,威逼長公主和朝廷,罪不容赦,怎能姑息養奸?如果北疆大將都這樣驕縱枉法,將來怎麽辦?龐德是秩俸兩千石的朝廷大員,李弘無權處置,所以李弘建議長公主免去龐德虎威中郎將一職,遷其為漠北都護府都護,把他發配到大漠戍守邊塞去,趁機把安北將軍鮮於輔調回朝廷。李弘說,自己常年在外征伐,朝廷需要一位大將坐鎮執掌兵事,安北將軍鮮於輔最為合適。如果長公主和朝廷東遷冀州,將由鮮於輔統領一萬大軍負責戍衛,以確保長公主和朝廷的安全。

李弘又給龐德寫了一份書信,到了大漠後,要盡力安撫和穩定大漠胡族諸部,抓緊時間重建三萬風雲鐵騎。過幾年我們就要攻打關中。董卓如果挾持天子逃到西疆,我們只有動用鐵騎才能擊敗他。鐵騎是拱衛北疆之根本,千萬不可懈怠。現在陰山以北有你和燕無畏、姜舞、鐵鉞,陰山以南有趙雲、楊明、衛峻、雷子、孫風、甘翔等諸將,只要有你們在,我北疆無憂,大漢社稷無憂。

陳琳冒著嚴寒,日夜兼程趕到晉陽。

袁紹態度的突然轉變,讓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覺得不可思議。難道袁紹和韓馥矛盾激化,已經到了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皇統危機剛剛度過,袁紹和劉岱等州郡大吏就把矛頭對準了冀州牧韓馥。難道這後面隱藏著一個什麽更大的詭計?

大臣們沉默不語,東遷之議隨即作罷。馬日磾和袁滂等大臣也不敢再說什麽東遷冀州的話了。冀州的事越來越復雜,讓人心驚肉跳。這種情況下如果把朝廷遷到冀州,十有八九要再次陷入一個更大的權力爭奪的漩渦。弱不禁風的朝廷隨時都有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