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8節(第4/5頁)

審配看看若有所悟的李弘,搖頭道:“大人從何而來?大漠。大人的功績從何而來?胡騎。大人除了打仗,知道獨尊儒術以德治國和儒法兼融德主刑輔在國策上的具體區別嗎?大人知道你在北疆實行的諸般治理之策到底是隆禮重法還是重法輕禮嗎?大人知道你的屯田鹽鐵之策雖然暗合桓管之術,得輕重之勢,但還缺什麽嗎?”

李弘茫然地搖搖頭。

審配指著案卷上的書卷說道:“大人很好學,才智也很高,失去記憶後還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不能不說是奇跡。但你幾年來忙於行軍打仗,你讀了多少經史?又讀懂了多少典籍?北疆在你的統領下能有今天的成就同樣是一個驚人的奇跡,但你想過沒有,北疆所有的治理之策有多少是你想出來的?給你籌劃治理北疆的賢才良士又有幾個是你看中的?”

“大人以胡人征戰天下成就今天的輝煌,所以你不能容於士人。大人沒有卓絕的學識,沒有治國之才,不能慧眼識才,不能唯賢舉才,大人以法治北疆,刑法峻惠,推屯田而士農工商並重,所以你不能容於士人。”

“大人如果入主洛陽,必將步董卓後塵,亂上加亂,而亡我大漢者,必是大人也。天下士人幾年前就有預言,說大人是我大漢國最大的禍患,將來亡漢者必是大人,今終於應驗。”

李弘沉默不語。的確,他自問自己沒有治國之才,連識才的能力都沒有。北疆之所以能維持,都是因為有趙岐、左彥、李瑋這三代士人的努力,沒有他們,自己早被北疆壓垮了。趙岐是朝廷派來的,和他一樣資歷的士人現在都是北疆的中流砥柱。左彥是黃巾軍首領,和他一樣的士人現在是北疆的頂梁柱。李瑋是自己押來的,謝明是李瑋請來的,唐放是並州故吏,宋文是避禍的,田豫是燕無畏推薦的,和他們一樣的年輕士人現在撐起了北疆這片巨大的天空。

自己唯一可以引以為自豪的功績就是征服了大漠,但就是這點功績還是以禍國換來的,自己就是亡國之源啊。

李弘低著頭,心裏陣陣苦痛。

審配攤開案幾上的地圖,繼續說道:“大人既然不能力挽狂瀾,那就力守北疆,為大漢振興保留最後一絲元氣。”

北疆貧瘠,猶如無水之木,僅靠施肥修剪是救不活的,那這水在哪裏?北疆東有冀州,南有關東和洛陽,西有關中和長安,此三地任選其一,北疆就活了。大人不要簡單的以為你占據了這三地任何一處就行了。董卓就是例子。他占據了關中和關東兩地,洛陽和長安兩城,為什麽他還無法支撐?

北疆要穩定,需要錢糧。這錢糧從哪裏來?主要是從土地上來。土地耕種要人口,谷物成熟要時間,所以有土地還不行,還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充裕的時間。這樣就行了嗎?當然不行,中平初年的黃巾之禍,現在的董卓之亂,兩件事都告訴我們,只有持續的穩定,才能有持續的錢糧。如何才能保證持續的穩定?百姓要有地種,武人要去戍守邊疆,士人要治理州郡,再加上輕賦薄徭,大家齊心合力,這穩定才能持續下去。只要有一個穩定的富裕的州郡為北疆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北疆就安穩無憂了。

那麽,現在這三個地方哪個地方最適合大人?

大人拿下關中,不但可以動搖董卓的根本,還可以把董卓圍在洛陽,但大人現在勢必要和董卓翻臉,而且將來大人還要背上西疆這個沉重的包袱。所以拿下關中無助於解決當前的危局和保證北疆未來的穩定。

冀州呢?大人拿下冀州,將得罪天下士人,要遭到討董聯軍的攻擊。冀州現在承擔了討董聯軍很大一部分糧草輜重,對我們來說,是萬萬不能丟失的。冀州如果陷入連綿戰禍,北疆崩潰在即。當今天子雖然已經下旨把冀州五年賦稅交給北疆,但現在我們已經不承認這個天子了,這道聖旨自然也就沒有作用了。目前對大人來說,如何取得冀州士人的信任才是關鍵,這也正是解決當前危局的關鍵。

至於關東和洛陽,大人不能進。為什麽不能進我剛才已經說了,董卓就是前車之鑒。一旦進入洛陽,大人就是眾矢之的,不要說解決當前危局了,連北疆都岌岌可危。

北疆的生存至此已經面臨困境,如何絕處逢生?制衡,在三方權勢的夾縫裏求生存。

當今天下有大人、董卓和士人三大權勢。大人虎踞北疆,董卓退守關中,而士人擁有其他各處州郡。至於洛陽,則誰都不讓進。在天子沒有確立之前,在天子沒有還都之前,洛陽由三方權勢共同看護。如此一來,戰火可以暫時避免,生靈可以免遭塗炭,大漢可以迅速穩定,而北疆危機也就安然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