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8節(第3/5頁)

“原來大人只想著自己的北疆,而不是大漢社稷。”審配搖頭嘆道。

“我這個人你清楚,我除了打仗沒其他本事,我也沒那個雄心壯志說什麽振興大漢,我只求北疆這數百萬人不餓死、不凍死就行了。”

“大人這是借北疆之名,行割據之實。”審配不客氣地說道,“大漢有今日之亂,和你有莫大的關系。大人先是借北疆屯田為由誘騙先帝頻繁更改祖宗之制,然後又以北疆危難為借口發動出塞大戰,甚至為了遠征大漠,不惜率軍南下威逼天子。你知道你這幾年都幹了些什麽?你肆意踐踏大漢律,欺淩皇權,窮兵黷武,嚴重傷害了大漢的根基。如果沒有你,大漢未必會這麽快走到今天的危亡之局。”

李弘望著審配,又驚又愣。這話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難道我殫精竭慮做了這麽多,不但沒有挽救大漢,反而把大漢推到了死路?

“如果割據能挽救大漢,我未嘗不能一試。”

“割據當然是瞬間摧毀大漢了。”審配苦笑道。“大人,你雖然有心力挽狂瀾,但你的確沒有這個實力啊。”

李弘看著火盆裏跳躍的火苗,心裏一陣窒息,恐懼、茫然、失落,還有極度的自卑讓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呆呆地坐著,腦中一片空白。

審配歉疚地看了他,低聲說道:“我這條命是你救的,我應該幫你,所以我有什麽話就說什麽話,你也不要見怪。”

“不,不。”李弘趕忙說道,“正南兄,你說,你說。”

董卓實力強橫吧?為什麽現在他要求助於你?為什麽他要西撤?為什麽我們要討伐他?你說的對,在我們討伐他之前,董卓的確沒犯什麽大惡,但我們為什麽要討伐他?不是因為他是武人,也不是因為他掌控了權柄,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潛在的奸惡之人。今天的事實已經證明我們的猜測是對的,我們起兵討伐他,他馬上就原形畢露了。這種人是不能高居朝堂之上,他禍國殃民是遲早的事。而你,也是這種人,或者說,是潛在的奸惡之人。這個奸惡,不是針對你的人品,而是針對你執掌權柄之後可能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比如董卓現在的遷都之舉,比如趙忠張讓等奸閹慫恿天子賣官購爵。

奸閹有好有壞,比如曹騰呂強就為大漢做了許多好事,武人、士人也有好有壞,但這個好壞不能以人品來論,而是以他對社稷做出的功績來論。比如董卓,他過去為大漢戍守邊塞,歷經百戰,身上的傷疤都有許多,是個好人,但我們為什麽認定他是個潛在的奸惡之人?不是因為他缺乏學識,董卓不缺乏學識,前太尉段颎就非常賞識他。也不是因為他的人品,董卓人品不算差,他對待朋友和部下都很慷慨大方,為人也很講義氣,入主朝堂後,他大力征辟士人提拔賢才,對自己的部下反倒很刻薄,好一點的也就不過拜個中郎將而已。

我們之所以認定他是個奸惡之人,主要是因為他身染蠻胡之習。他和胡人稱兄道弟,以胡騎征伐天下,幾十年來,他和胡人朝夕相處,腦子裏已經沒有多少禮法了。董卓心中沒有禮法,也就沒有教化,算是半個蠻胡。這種人一旦掌權,他最容易受到利益驅動,往往為了自己的小利而寧願拋棄國家的大利,也就是說,他會禍國殃民。獨攬權柄不是什麽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利用權柄危害社稷。

董卓先頒布告緡令,後增賦加稅,其目的是什麽,不言而喻。雖然他有一部分目的是為了填補國庫,但這種辦法卻害國害民,遺禍無窮。你在北疆屯田,也沒有錢,為什麽你就能屯田,能安置災民?弄到錢的辦法太多了,而董卓偏偏選擇了急功近利,害國害民的辦法,這恰恰證明了他貪小利而棄大利,是典型的胡人習性,他不是主政治國之人。

董卓是武人,這是他不能主政的另外一個原因。武人以法治兵,賞刑分明,所以一般武人很信奉法家的學說。前有戰國韓非子,後有大秦李斯,都是法家集大成者。講究以法治國,重刑輕禮。我大漢自孝武皇帝以來,雖獨尊儒術,以德治國,但真正說起來,奉行的還是外儒內法之策。也就是說,表面上看我大漢重視禮儀教化,以禮說法,但骨子裏還是以法治天下。也就是荀子所說的隆禮重法,兩者並重。武人因為其特性,往往會不知不覺地走上重法輕禮的路子。前“涼州三明”之所以很難進入朝堂主理國政,原因就在於此,士人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一個國策的微小變動,雖然不是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隨著它的慢慢延續,會逐漸改變國家的命運,社稷的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