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馬橫槍篇】第12章.日蝕蒼黃 第18節(第2/5頁)

此詔一經宣告天下,就是一個傻子,他也知道殺了弘農王以便斷了你們的借口。弘農王死了,討董的目的是什麽?清君側誅奸佞的意義又是什麽?是逼著我打董卓還是逼著我聯合董卓打你們?我看你們最終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殺董卓,殺當今天子,殺弘農王,然後隨便找一個藩王做皇帝,奪取權柄,以行專權之事實。你們這麽做,和奸閹、外戚專權又有什麽區別?

從先帝時起,三州兩郡的兵事權就由我主掌,可韓馥、袁紹、王匡不經我的同意,隨意起兵,這也算遵從大漢律?當今天子就在洛陽,公卿百官也在洛陽,十萬北軍也在洛陽,你們公然舉兵攻擊京畿,廢黜天子,這也是為人臣者應該幹的事?這也是遵從大漢律法?我大漢天威何在?天子威儀又何在?孰是孰非,難道我不知道?

李弘猛然一拍案幾,殺氣騰騰地說道:“如果沒有北疆的拖累,如果不是為了社稷穩定,我當奉先帝遺詔,領二十萬大軍一瀉而下,掃平奸佞,還我大漢之威。”

陳琳冷冷看了一眼李弘,不冷不熱地問道:“大人何時南下?”

現在李弘已經把話挑明了,他不願意幫助袁紹。但李弘還是沒有說州郡起兵是叛亂,這讓審配和陳琳知道了李弘對此事的基本態度,也知道李弘出於對北疆穩定的考慮不得不南下。只要李弘南下,事情就有轉機。

李弘想了一下,緩緩說道:“春耕之後,五月。”

目前,邊軍主力駐防於大漠和邊塞,無法抽調,而河套的屯田兵因為訓練時間較長,有一定的實力,但因為屯田戍邊的事情太多,也無法抽調。剩下就是河東的屯田兵。河東軍屯已經初見成效,春耕將直接關系到北疆的生存,所以春耕之前,河東屯田兵也不能抽調。我要想南下,只有等到五月。

審配和陳琳暗自心驚。

晚上,李弘邀請審配到自己的軍帳聊聊。

光陰茬苒,四年不過短短一瞬間,但這中間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如今物是人非,李弘已經是驃騎大將軍了,而審配還是州府一個默默無聞的掾屬,想想也讓人非常感慨。

兩人聊了很久,最後還是講到了眼前的事。

李弘說,此時董卓和你們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我如果南下幫助你們打董卓,洛陽必毀。即使我們聯手把他逼到了長安和西涼,但我大漢已經名存實亡了。那時我們面對關東的廢墟,董卓的虎視,再談重振,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我如果遵從天子的聖旨幫助董卓打你們,雙方則必將陷入長時間的混戰。我們有強大的兵力,但我們沒有足夠的糧餉,而你們既有兵力又有糧餉,數年打下來,大漢社稷早已蕩然無存了。

我如果暫時不南下,僅以較少的兵力威懾壓制雙方,讓雙方保持在僵持狀態,那麽時間一長,首先無法支撐的就是董卓。董卓缺乏糧餉,無法速戰速決,只能後撤關中。董卓估計也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他現在正在加緊西遷天子和朝廷到長安。我讓徐榮南下,除了盡力保證雙方的僵持狀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加速消耗董卓的錢糧。董卓一撤,我就南下洛陽,居中調停。到時,董卓和你們被我從中隔開,大家可以好好談一談。能解決目前的危機當然最好,不能解決就先放著,以後再說。只要我們大漢在數年內沒有兵甲之災,國力能迅速得到恢復,將來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至於大漢天子,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今天子。弘農王必定要被你們害死,而你們要想再立藩王為帝,勢必要受到我和董卓的威脅。誰敢在大漢立第二個皇帝,我就滅了誰,這一點,絕對沒有商量余地。

審配笑道:“大人是不是想入主洛陽,獨攬權柄?”

大人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大漢國被人為的分割成了三部分,關中關西是董卓,北疆和關東是大人,其他地方是各州郡官吏,而大漢天子形同虛設,皇權受到極度踐踏,天子從此再也沒有任何威信可言,大漢社稷轉眼就被大人葬送了。大人想得太簡單了。這辦法不但無法避免兵甲之災,反而會立即引來連天烽火。大人雖然無敵於天下,但那時大人就象一只餓極了的豹子,在狼群的攻擊下,很快死於非命,甚至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李弘點頭道:“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事實現在擺在這裏。我要想保住北疆,社稷就不能亂,我要想保住社稷,洛陽就不能亂,否則戰火一起,北疆很快就因為缺乏糧食和各類物資而崩潰。我明知這樣做很危險,但我有什麽辦法?董卓有十萬大軍,袁紹有二十多萬大軍。你想讓他們不打,可能嗎?我除了舍命攔在他們中間,給北疆爭取時間外,我還有什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