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史篇】 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與調遣(第2/4頁)

又如趙國名將趙奢因在公元前269年的“閼與之役”中戰勝秦軍,被封為列侯,號“馬服君”;另一個功臣許歷為國尉,兩人得以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秦軍軍官出征時往往是以爵位來表示級別,如公元前260年,“左庶長”王齕進攻韓國上黨。第二年秦國又使“五大夫”王陵攻趙國邯鄲。

戰國末年各國逐漸直接以武官的官職來表示級別,“將軍”除了表示是戰地指揮官的意思以外,也可以直接來表示級別。職業軍官制度已經完全形成。

秦國自秦莊襄王即位(公元前249年)後派出作戰的指揮官,都稱將軍,不再用爵位表示級別。公元前247年魏國召回避禍僑居趙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以“上將軍”名義指揮5國聯軍,大敗秦將軍蒙驁指揮的秦軍。

秦王政發動全面征服六國的統一戰爭時,也不再將有戰功的將軍封侯、或賜予封地。公元前226年秦國打算滅楚國,因以數千人猛追燕太子丹而出名的勇將李信,宣稱只要20萬人就足以滅楚,秦王很高興,結果第二年秦軍在平與打了個大敗仗,兩個堡壘被攻破,7個都尉被殺。秦王只得親自到老將軍王翦隱居的地方去請他出任滅楚統帥。王翦要求配備60萬大軍,又向秦王請求“美田宅園池”,說:“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只好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產業耳。”到了前線還5次派使者回都向秦王請求肥田美宅,做出一副只知道撈取實惠、沒有野心的樣子,以安秦王之心。

秦始皇征服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朝代。在秦朝政府機構中,文、武兩個職業官僚系統已經完全形成。朝廷武官系統有與丞相、禦史大夫並列為“三公”的太尉,有警衛宮廷門戶的郎中令,有指揮宮廷衛兵的衛尉,有衛戍京城地區的中尉,有監督武官的護軍都尉。有些帶”尉”的官職則是文官,比如廷尉掌司法審判,主爵中尉掌爵位封賞,一直是文官官職。

在出征作戰時則會任命大將軍、上將軍、將軍、裨將軍等表示級別的不同名號的指揮官。地方也采用文武分別的制度,郡尉、縣尉分掌地方軍隊的指揮並負責地方的防衛與治安。在各地交通要道還設置關卡,派出“關都尉”進行守衛警戒。

漢代基本沿襲秦制,仍然以“尉”作為武官統稱,而明確文武官員以其每年的俸祿數量來表示級別。太尉(以後改稱大司馬)作為最高武官,列“三公”,年俸號為“萬石”(實際4200斛)。三公以下的“九卿”,年俸號“中二千石”(實際2160斛),武官列為九卿的有光祿勛(郎中令改稱)、衛尉。執金吾(中尉改稱)雖然不列為九卿,但也是“中二千石”。這些朝廷最高級武官的主要副手稱“丞”,一般有2人,級別為“千石”(實際960斛)。此外武帝時又設置城門、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級別略低,號“二千石”(實際1440斛)。地方郡尉級別相比“二千石”的郡守略低,為“比二千石”(實際1200斛);縣尉級別也低於縣令(六百石),為“比六百石”(實際600斛)。

還有很多“尉”並不是真正的武官,除了從秦朝沿襲來的廷尉、主爵都尉等以外,漢武帝還設置“奉車都尉”掌管皇帝的車,“駙馬都尉”掌管皇帝的馬,“水衡都尉”掌管皇帝的園林,級別都為“比二千石”。有的從武官變為文官,比如漢武帝設置”司隸校尉”,原來是武官,負責偵緝、鎮壓京師地區重大政治犯罪,後來被禁止帶兵,改為監督京師附近地區的監察官。

西漢時的“將軍”稱號仍然具有戰地或某一方面軍司令官的性質,還不算是武官的正式官稱,因此級別並不固定。比如與匈奴作戰時衛青作為全軍統帥,號“大將軍”;有的以戰略方向為號,比如“貳師(西域有貳師城)將軍”、“度遼將軍”;有以所指揮部隊為號的,比如“材官將軍”、“樓船將軍”、“驍騎將軍”等等。

將軍作為司令官有組織指揮所的權力,可以自行組織“幕府”(因為設置在軍營帳篷中而得名),任命“司馬”、“長史”等參謀人員。

以後將軍長期設置,成為一種正式官職。東漢正式明確“大將軍”為朝廷最高級官員,後來一般只用來封賞執掌朝政的外戚(皇後的親屬)。以下有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等一系列將軍稱號,如果加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是可以建立正式衙門機構的意思)的名號,也與三公平級。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將軍名號最濫的時期。曹魏在大將軍下設“中領軍將軍”來統帥中央軍集群,又將護軍都尉改為護軍將軍,來主持武官的選拔委派。以後這兩種級別最高的將軍也逐漸增設。其他有左、右衛將軍,驍騎將軍、遊擊將軍等。實行九品官制後,凡大將軍或開府將軍都列一品,驃騎、車騎、領軍、護軍等將軍為二品,左、右衛以及前、後、左、右將軍為三品,校尉為四品。在將軍府擔任參謀工作的長史、司馬、主簿、參軍等武官為五、六品。基本軍官則仍然是以“尉”為名,最低的塞尉為九品。到了後來將軍越封越多,晉代將軍僅名號就有40種,而將軍名號與所承擔的指揮職務完全無關,甚至習慣上前、後、左、右將軍是授予文官的稱號,比如東晉時王羲之就是“右軍將軍”。而南梁的將軍名號居然多達240種,在區分品級外又分成44班。北魏有60多號將軍,都是用來“褒賞勛庸”,並沒有軍事指揮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