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雜談篇】 TChaptyang書友對長安兵變的分析(第2/11頁)

趙雲已經入朝,他是丞相的女婿,所以他為士人接受,他涉足政治,他不再是純粹的武人。趙雲當然信服豹子,但已經不再是那種盲目的崇拜與毫無理由的服從,他認識到大將軍與朝廷之間的矛盾,他知道自己必將作出選擇,但沒料到這個時刻來臨的如此之快。這背後會不會有大將軍的影子?這想法讓他痛苦,難以接受,在感情上他當然與豹子親近,他決不願意與大將軍沖突,但是,大將軍是神啊,是北疆軍中的神,是完美的,忠誠的,十多年來的信仰一般的存在終究也不過是個虛幻的投影嗎?張燕與賈詡都把握住了趙雲的心態,利用他在政治立場上的搖擺來定計。

呂布是個忠誠的純粹的武人,真是點水之恩湧泉以報的典型。但他最大的缺點是大局觀有問題,他也不是沒有腦子,但他從來看不清問題的本質,因小利而失大義,他對豹子的信任程度在武將中可能也是最低的,這導致軍中將領的不滿,他被撇在武人集團之外,出了事他不第一個倒黴還輪到誰?

黃巾一系的武將都是革命者,他們到現在還沒有被徹底腐蝕,他們信服的不是天子,不是大漢朝廷,甚至本質上並不是豹子,而是與民有利者,如今朝堂上的士人一直對他們保持絕對警惕,想大規模入朝為官?做夢!除了豹子決沒有人會支持他們。

至於北疆軍一系中與豹子平輩以及比他更年輕的,完全由豹子一手帶出來的胡漢兩族將官,可以說,現在還留在戰場上的都是純粹的武人。這幫人更單純,更忠誠,大將軍指哪咱打哪,咱服大將軍,在他們眼中,承托皇權的人不是長公主,而是大將軍。

豹子一直堅持要武人入朝,事實證明,他做的很成功。他的確慧眼識人,有思想的入朝去,留下帶兵的除了黃巾軍都是單純的武人,這讓軍中可以保持只有一個聲音,他能夠絕對控制住軍隊。

===

絕對的權利必將導致腐化。只要豹子不背棄天下萬民,黃巾軍就不會背棄他,這是一種監督,一個承諾,而張燕,正是作為監督者站在豹子的身邊,豹子一直以董卓為前車之鑒,他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卻還覺得不夠,他需要一種更實際的監督,於是,他也給予了張燕足夠的權利。

這一回,恰恰是監督者出現了問題。

豹子對賈詡這個人物的才能方向和厲害程度沒有深刻認識,這人當年還是李瑋給他推薦的,通過接觸,他知道賈詡有才華,文武雙全,政治上成熟,是個很謹慎很懂得自保辦事很有分寸的人,這也是他將賈詡列為天子師的重要原因。但是,這個賈詡他可不是一個只擅長陽謀的人才啊,這位大人比起陽謀可是更擅長陰謀這個方向,而且為求自保可是啥事都幹得出來,他平常是隱忍小心,但前例可循這位大人講求的可是一朝出手灰飛煙滅的效果啊。

田籌小朋友娶妻甄氏,與長安舊臣一系關系親厚了,與賈詡的關系也近了,大將軍都要被奪去兵權了,那我還有幾天好活?賈詡敏銳的意識到沖突不可避免,再不抗爭必死無疑,於是他作出決斷,這個時候田小朋友他一定要拉上,這可是大將軍的心腹,死誰他也沒事,田小朋友和賈大人那能是一個級別的?加上親眼看到長公主是怎樣排除異己,完全一副要對大將軍趕盡殺絕的架勢,於是也怒了,還饒上一個只對大將軍忠心耿耿的祭峰,要成大事當然得找手上有兵對朝廷完全沒有好感可言的,這人除了張大帥還能有誰?於是一切水到渠成,陰謀形成了。

賈詡找到了豹子布局的漏洞,一擊而中。但值得慶幸的是張燕並沒有失去理智,他明白這姿態可以作,頂多比大將軍想要做的激進一些,但兵卻不能調,軍隊一旦調動就相當於開始奏響末日挽歌了。趙雲也不愧是豹子選中的人,雖然不成熟,但最起碼也能推測出調兵後果多嚴重,很聰明的知道找李瑋去破局,李瑋手裏有豹子的手令,這是大將軍的信任,關鍵時刻他必須要站出來,他清楚這種時候保護大將軍的利益就是保全他自己,他要控制局勢,與張燕一樣,他知道絕對不能讓兵馬進入櫟陽城,那就真坐實了兵諫的罪名,北疆和朝廷只能走向分裂,不死不休了。

兵馬會調動嗎?豹子會不得不以自身為緩沖嗎?在大人的筆下,大將軍是神,不是人。

===

很多年前,張溫等一幹老臣到北疆尋求豹子幫助的時候,坦率的提出了他們的改革目標“將天子置於律法之下”。必須承認,士人集團的理想非常遠大,他們的改革目標也非常非常的先進,君主立憲啊,那個一千多年前的時代就已經有人提出了這個先進概念。但是,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理論,領先時代一步就只能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那個時候,年輕的豹子對於制度國策還只是一知半解,但是,也許是出於他野獸般的直覺,他敏銳的意識到了其中潛藏的風險,他委婉的拒絕了。豹子支持改革,但他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他要這天下人吃飽穿暖,他要求改革必須實打實能解決實際困難,他對於士人那個遠大的官制改革理想表示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