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日暮西山 第十九章 決心(第4/5頁)

【戰鬥,直至最後一人】

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努爾哈赤的想象,以及心理承受程度。

萬歷十二年(1584),他二十五歲,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最終殺掉了仇人尼堪外蘭,而那一年,袁崇煥才剛剛出生。

他跟隨過李成梁,打敗過楊鎬,殺掉了劉綎、杜松,嚇走了王化貞,當他完成這些豐功偉業,名聲大振的時候,袁崇煥只是個四品文官,無名小卒。

之前幾乎每一次戰役,他都以少打多,以弱勝強,然而現在他帶著前所未有的強大兵力,勢不可擋之氣魄,進攻兵力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的小人物袁崇煥,輸了。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小本起家的天命大汗是不會輸的,也是不能輸的,即使傷亡慘重,即使血流成河,用屍體堆,也要堆上城頭!

所以,觀察片刻之後,他決定改變攻擊的方向——南城。

這個決定充分證明,努爾哈赤同志是一位相當合格的指揮官。

他認為,南城就快頂不住了。

南城守將祖大壽同意這個觀點。

就實力而言,如果後金軍全力攻擊城池一面,明軍即使有大炮,也蓋不住對方人多,失守只是個時間問題。

好在此前後金軍缺心眼,好好的城墻不去,偏要往夾腳裏跑,西邊打,南邊也打,被打了個亂七八糟,現在,他們終於覺醒了。

知錯就改的後金軍轉換方向,向南城湧去。

我到寧遠時,曾圍著寧遠城墻走了一圈,沒掐表,但至少得半小時,寧遠城裏就一萬多人,分攤到四個城頭,也就兩千多人。以每面城墻一公裏長計算,每米守兵大致是兩人。

這是最樂觀的估算。

所以根據數學測算,面對六萬人的拼死攻擊,明軍是抵擋不住的。

事情發展與數學模型差不多,初期驚喜之後,後金軍終於呈現出了可怕的戰鬥力,鑒於上面經常扔“萬人敵”,墻就不去鑿了,改爬雲梯。

沖過來的路上,被大炮轟死一批,沖到城腳,被燒死一批,爬墻,被弓箭、火槍射死一批。

沒被轟死、燒死,射死的,接著爬。

與此同時,後金軍開始組織弓箭隊,對城頭射箭,提供火力支援。

在這種拼死的猛攻下,明軍開始大量傷亡,南城守軍損失達三分之一以上,許多後金軍爬上城墻,與明軍肉搏,形勢十分危急。

祖大壽戰敗前,袁崇煥趕到了。

袁崇煥並不在城頭,他所處的位置,在寧遠城正中心的高樓。這個地方,我曾經去過,登上這座高樓,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城的戰況。

袁崇煥率軍趕到南城,在那裏,他投入了最後的預備隊。

長久以來的訓練終於顯現了效果,在強敵面前,明軍毫無畏懼,與後金軍死戰,把爬上城頭的人趕了回去。

與此同時,為遏制後金軍的攻勢,明軍采用了新戰略——火攻。

明軍開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萬人敵、火槍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點燃的,就往城下扔。

這個戰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這是冬天,而冬天時,後金士兵是有幾件棉衣的。

戰爭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現了,不知是誰提議,拉出了幾條長鐵索,用火燒紅,甩到城下用來攻擊爬墻的後金士兵。

於是壯麗的一幕出現了,在北風呼嘯中,幾條紅色的鎖鏈在南城飄揚,它甩向哪裏,慘叫就出現在哪裏。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後金的攻勢被遏制了,屍體堆滿寧遠城下,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直至黃昏。

至此,寧遠戰役已進行一天,後金軍傷亡慘重,死傷達一千余人,卻只換來了幾塊城磚。

然而戰鬥並沒有結束。

憤怒至極的努爾哈赤下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命令:夜戰。

夜戰並不是後金的優勢,但仗打到這個份上,縮頭就跑,就是一個嚴肅的面子問題,努爾哈赤認定,敵人城池受損,兵力已經到達極限,只要再攻一次,寧遠城就會徹底崩塌。

在領導的召喚下,後金士兵舉著火把,開始了夜間的進攻。

正如努爾哈赤所料,他很快就等到了崩潰的消息,後金軍的崩潰。

幾次拼死進攻後,後金的士兵們終於發現,他們確實在逐漸逼近勝利——用一種最為殘酷的方法:

攻擊無果,傷亡很大,屍體越來越多,越來越厚,如果他們全都死光,是可以踩著屍體爬上去的。

沉默久了,就會爆發,爆發久了,就會崩潰,在又一輪的火燒、炮轟、箭射後,後金軍終於違背了命令,全部後撤。

正月二十四日深夜,無奈的努爾哈赤接受了這個事實,他壓抑住心中怒火,準備明天再來。

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他不放棄進攻,第二天歷史將會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