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 長河落日 十九 天命人命(第3/8頁)

“但一旦真開始做,只怕會覺諸事不堪。”

“……”

“我肯定還有頗多未想到的地方,但我已然老了,將不久於人世。”家康看了看旁邊的蠟燭,道,“勝重,剪剪燭芯吧。今日我想與你在一個亮亮堂堂的地方好生談談。”

“遵命。都是在下疏忽。”

“啊,亮多了。我們剛才說到哪裏了?”

“說到村子建成之後,應該教導下一任裏正。”

“是啊,萬物皆有源,如花果皆有種子。因此你把我的話告訴他,告訴他最重要的是教導後來之人,而且,要好生掌握教導之法。稍有不慎,便易疏漏。此乃我活了七十四年的心得。”

“遵命!大人,在下卻還有一事。”

“今晚有什麽話就盡管問,莫有顧慮。我也想在回去之前,好生與你談談心。”

“在下想知,大人在京城的這些時日,最不滿意的是何事?在下也好在日後引以自戒。”

“最不滿意……”

“是。”

“有四件事我甚不滿意。第一,便是在短時內,我打仗不太行了。關原合戰已去十五載,此次戰事讓我受驚不小。”

“這都是承平日久,天下息兵的緣故……”

“打仗不力,人便會變得弱小,由此失去自信;一旦沒了自信,就只會使人殘酷。兵器雖精,人卻會因膽小而心冷。此事啊,我要令柳生又右衛門反省……第二,便是世人顛倒了道德和法度。”

“道德和法度?”

“是。不管是將軍還是眾家老,都顛倒了道德和法度。法度之世的關鍵,在於是以道德為先還是以法度為先。勝重,你想想,若將二者顛倒,便總會強調威信。”說到這裏,家康陰陰地盯著勝重。

勝重有些惶恐。他這才漸漸明白家康今日為何把他叫來。當家康問到道德與法度何為先時,他自責不已,胸膛如被一把利劍穿透。實際上,除了秀忠,勝重也時常將“威信”二字掛在口頭。他們自然知道德很是重要,但親信和譜代大名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先應樹立幕府威信。

“你應該明白,勝重。”家康依然冷冷看著勝重,繼續道,“所謂法度,不過是一些人為了需要,才制定出來捆綁他人的繩索。”

“這……”

“你認為可恣意使用這繩索去捆綁他人嗎?”

“當然不能。”

“嗯。家主在制定禁止奢糜的家規之前,若能以身作則,用度節儉,即便不必每日講威信,家裏人也會自覺遵守。”

“是。”

“但若把達二者顛倒了,會怎樣?世人對太平的渴求,其實就是想讓操權柄者停止殺戮,讓百姓安樂過活。”

“是。”

“但本來渴望太平之人,卻殺掉了原本可以不殺之人,這正是膽小,是缺乏自信。”

勝重不由得垂下了頭。聽到“膽小”二字,他感到無地自容。這原本可不殺卻殺了之人,不用說,便是秀賴、澱夫人和國松丸。口口聲聲說不能放過他們的,不過是些膽小怯懦之人。正是重臣們讓將軍秀忠變得怯懦。在此事上,勝重也脫不了幹系。

“你聽好,為政者若不知法度為先還是道德為先,便變成只會用威信來掩飾其懦弱的殘忍之人。所謂道德,乃是舍棄自家情感,始終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知別人疼痛。道德當始終為先,而法度其實乃是一種眾人皆可明白、皆願遵從的世間規矩。”

“……”

“這種原本眾人皆當明白、皆願遵從的法度,若變成了威嚇手段,為政便成了惡政,惡政正是亂世之源。你可知,所謂善政,應首先得到百姓擁戴。對大名來說,最重要的則是使領民信服。要想令人信服,諸大名就要在日常積蓄道德。我此次公布武家法度,正是對神佛立誓,要以己身來證明德之力。”

勝重聽家康意外談起武家法度,愈發感到惶恐,因為他也是參與制定法度諸人之一。勝重先前以為,此法度乃是用來禁止武士輕舉妄動,以維持秩序,從未想到裏面還隱含如此深意。

家康還說,法令若不能讓百姓明白,法即不法。此說頗為意味深長。“善政自有善民,惡政自有惡民。為政如舟,其民如水,舟水和諧,方可水漲船高。”

說得太好了!若非如此,上下怎能齊心協力?家康之言令辛勤奉公、力求善政的勝重茅塞頓開。

“第三處不滿,乃是對自己不滿。”此時,家康嘴邊露出自嘲的微笑,板起臉道,“是我過於自負。原本以為,經我德川家康深思熟慮而決定的諸事,定是板上釘釘。正是這自負,導致了不可挽回的疏忽……”

勝重忍不住道:“大人,此事您不說,在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