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部 長河落日 十九 天命人命

德川家康決定暫留京城,親自處理戰後諸事務,此時的家康,在勝重看來,即如尊神。

每當家康見到勝重,都會說:“我的努力還不夠。”每當要作決斷時,他都會叫來五山長老或高野山僧侶,聽取他們的見解。一日作出決斷,他便會毫不猶豫去執行,不再征求秀忠意見。

大坂城內的金銀已於六月初二轉移到了伏見城,計有黃金兩萬八千六十錠、白銀兩萬四千錠。家康聽到此數,意味深長對勝重道:“要是這些黃金早些消失,豐臣氏也不至於家破人亡。”

身邊人聽了這些,說了出去,竟以訛傳訛,甚至有人以為,澱夫人和秀賴之所以那般浪費,都是家康所迫。其實,家康完全不是此意。

“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頭頂都有命運、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劍。太閣為兒子留下了巨額金銀,正是這些金銀導致秀賴走向窮途末路。”

勝重聽了,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命運、宿命和天命之間,有何區別?”

“你一大把年紀了,還不明白?”

“在下愚昧,願聞其詳。”

“你聽好。好比有一個圓盆,內有一碗。”

“圓盆?小碗?”

“是。碗便是人。只要他在盆裏,不管往左還是往右,他自可抉擇,在盆內抉擇,便是命運。因此,命運可因人意願改變。”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而那盆沿……人走到盆的邊上,再也無法前往,便是人的宿命。”

“那大坂城的黃金……”

“那些黃金便是阻擋了秀賴的‘宿命’。但在宿命之外,還有天命。”

“哦?”

“所謂天命,便是造出了這盆以及碗的命令。人只有知道了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知道這世上還有事情乃是自己奈何不得,方能隨機應變。我的天命是什麽?上天應該賦予每個人使命。若未弄清這些,無論你怎麽做都是徒勞。在宿命的‘盆沿’,無論你如何掙紮,都無用處。”

勝重才終明白家康的心思。家康已知了天命。天命不可違,卻可以知天命,盡人事,為自己的使命作最後的努力。

慶長二十年六月十五,家康再次進宮面聖。他向天子稟報,已派人收拾好焚燒後的大坂城,以原來的大坂城為基進行築建,以為幕府直轄城池,並全面整修附近道路,以圖京畿繁榮。最後,他獻上白銀千兩、錦緞二百匹及其他禮品。

此時,家康已在考慮朝廷的法令,並請崇傳和天海等人商議。之所以這般做,是因家康看到後水尾天皇和太上皇不睦,眾公卿也因此搖擺不定,長此以往,朝廷肯定會出亂子。當然,他要制定的不僅是朝廷法令,同時也已下令盡早準備頒布《武家諸法度》在全國實行一領一城制,拆除諸大名除居城以外的所有軍用城池壁壘。此為預防武力叛亂之法。

閏六月十三,德川家康下令頒布了一領一城法令。七日後,他令秀忠進京面聖,將此法令奏明聖上。秀忠亦獻黃金一萬兩,奏明聖上,希望值此太平盛世到來之陳,改換年號。家康進宮只獻白銀千兩,將軍秀忠卻是黃金一萬兩,在勝重見來,家康自是有所用心。

對大坂城的修繕以及對落敗武士的追殺,都是在將軍秀忠的指揮下進行。七月初七,將軍秀忠將諸大名召至伏見城,向他們宣布了《武家諸法度》七月十三,改年號為元和。七月十七,朝廷法令頒布。

將軍秀忠於十九日離開伏見城,返回江戶。

家康原本應返回駿府,但秀忠剛剛離開伏見,他便令勝重請來中院通村,聽其講授《源氏物語》這讓勝重頓感掃興。家康原本喜好詩文,但《源氏物語》不過一個宮廷綺麗故事。在這種時候,為何……勝重雖心中不樂,卻也不敢違背,只得領命去請通村。

中院通村也有些納悶。這個已逾七十且公務纏身的大禦所,緣何要聽《源氏物語》這等獵色故事?

家康在二條城聽講的時候,又制定佛教諸本山、本寺的法度。他的目的,似並不在於聽解《源氏物語》而是向通村打聽宮內諸情。

二十八日,鷹司信尚罷關白之職,前關白二條昭實再次出任。

二十八日夜,家康告訴勝重,他有事與勝重父子商議,令勝重傳來重昌。

是夜,家康氣色甚佳。他沐浴畢,著一件純自的綾浴衣,周身散發著暖意。

夜風乍起,院子裏的胡枝子花已經開始零落。房裏依舊只有一盞燈。

“稍稍有些暗,不如破例加一盞燈。”等勝重來了之後,家康吩咐侍女加了兩支蠟燭,回頭道,“勝重,我們在京城要做的事,都快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