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第2/4頁)

這幾天王珙離開大明宮也頗晚,他很可能還沒有走,李亨背著手在房間裏踱步,他心裏有一種不詳之感,這種感覺從半個月前抓捕韋見素後開始便有了,當時因為時間緊迫,從王珙告訴他韋見素勾結李隆基到最後抓捕韋見素,中間只間隔了一個時辰,很多細節問題都沒有能落實,以至於犯下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沒有經過政事堂討論決定,按照他和政事堂的權力劃分,抓捕四品以上的官員必須經過政事堂決定,而韋見素是兵部侍郎,顯然他越權了。

其次就是讓關中軍去抓捕韋見素,這也同樣越權了,按照他和李慶安達成的分治協議,關中軍和安西軍只負責城外之事,兩軍都不得進城,城內事務由金吾衛和千牛衛負責,羽林軍負責宮城和皇城的事務,由關中軍去抓韋見素,明顯是違反了分治協議。

其實這種低級失誤也不能怪到李亨,當時李亨是命金吾衛大將軍來負責此事,理所當然是由金吾衛抓人,所以李亨沒有特別囑咐,不料陳玄禮為了穩妥起見,竟把任務交給了他的心腹林劍,而林劍卻是關中軍將軍,種種陰差陽錯,便導致犯下了第二個錯誤。

如果李慶安抓住這兩個失誤來反擊的話,完全可以把韋見素從監獄中放出來,甚至官復原職,但李慶安卻沉默了,在這件事情他沒有任何反應,就是這種異乎尋常的平靜讓李亨感到了不正常,李慶安為什麽不反擊?他的平靜讓李亨有一種一拳打空的失措。

此刻,他看到第四個議題,李亨原本有些淡忘的擔憂再一次湧入心中,明天,李慶安究竟要做什麽?

“殿下,王相國來了。”李林輔在門口稟報道。

“請他進來。”

片刻,王珙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參見監國殿下。”

“王相國到現在還沒有回去,真是辛苦了。”

李亨寒暄了一句,便將明天的朝會議題遞給王珙道:“給我說說第四條,有什麽人員變動。”

“是兵部侍郎和工部侍郎的新人,韋見素被免職,以及崔平辭職後,這兩個位子一直空著,還有尚書右丞一職,今天上午政事堂開會,李慶安提出了三個人選,調陜州太守苗晉卿為兵部侍郎,調關中漕運使元載為工部侍郎,又要求任命給事中王維為尚書右丞,這三個權力職位都被他們占據了,而房尚書提議的太常少卿王玙被任命為京兆尹,這四個職位的任命我們不服,都投了反對票,但由於張筠投了贊成票,使得這四人的任命得以通過,情況大致如此。”

結果是在李亨的意料之中,他們在政事堂本身就處於弱勢,而張筠又要討好李慶安,他們肯定會敗,但李亨關心的不是這個,他關心的是為什麽王珙不告訴他,如果他不問,他是不是就會一無所知。

李亨陰沉著臉道:“既然如此,那為什麽朝議書中不寫清楚?就這麽簡單寫一句其他人事變動,就算對我交代了嗎?”

王珙一怔,這才明白李亨的不滿在哪裏,他連忙道:“這其實是崔尚書的意思,在朝廷上再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如果寫明了,恐怕就很難再挽回,寫得含糊一點,說不定還有轉機,屬下也贊同崔尚書的意見,李慶安等人也沒有發對,所以就這樣簡單定下來了。”

聽完王珙的解釋,李亨臉色稍霽,便點點頭道:“雖說如此,但你們也要向我及時稟報,而不是讓我去問你們。”

“屬下原本是想向殿下稟報,但一時事務繁忙,便忘了此事,請殿下恕罪!”

“算了,你既然無心,我就不追究了。”

李亨提筆在朝議書上簽了字,交給李輔國道:“速交給殿中監,讓他們立刻刻印,連夜送給主要大臣。”

李輔國走了後,李亨這才對王珙又道:“並非是我吹毛求疵,而是第一個月朝會我們要萬分當心,上次韋見素之事,李慶安一直沒有反應,這不符合他的風格,我很擔心他會在明天的朝會上發難,所以我才這樣小心謹慎,唯恐出半點差錯。”

李亨嘆了口氣,又問王珙道:“王相國,你認為呢?”

“屬下也很擔心,從李慶安誅殺孟雲一事來看,此人是眼睛裏揉不得沙子之人,我們抓了韋見素,給了裴家一記耳光,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屬下也考慮過,他無非是抓我們的把柄,所以這段時間我特地叮囑過我們的骨幹人物,千萬要當心,不要有把柄落在他手上,甚至包括家裏人也要約束好,總之,屬下不會有半點大意。”

李亨背著手走了幾步,便道:“你們在遷徙移民和修建唐直道上答應了他的要求,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對他的讓步,我也希望他能明白這一點,但防範嚴一點沒有錯,尤其是你、房琯和崔渙,你們三人不能出任何問題,否則對我將是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