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以彼之道(中)

時間到了八月初,裴府抓人事件也過去了半個月,這件事也漸漸被人遺忘,被抓走的裴見素也承認了他的通敵罪行,他被罷免了一切職務,關押在大理寺中,李亨達到了目的,他便下令淡化此事,不準任何人在任何場所再提此事,半個月的時間,這件事似乎已經成了很遙遠的往事。

這天傍晚,下朝的時間早已經過了,李亨依然在紫宸殿內忙碌,明天將是八月的大朝,他必須要在今天晚上審核好明天朝議的內容,連夜送給四品以上的官員,李適登基後僅僅只是一個傀儡,在他成年之前沒有任何權力,大唐的實際權力掌握在監國李亨和政事堂的手中,早在達成這種權力平衡的構架前,李亨便和李慶安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其中包括朝會制度,朝會分為固定和非固定兩種,非固定是指臨時有大事召開,召開的規模由政事堂決定,而固定朝會有三種,其中小會每旬一次,叫做旬會,主要是正五品以上的職事官參加,而中會是月會,每月一次,所有職事官都必須參加,至於大會就是年會,每年一次,凡在京九品以上官員必須出席,且不限於職事官,一些不管事務的散官也要參加,主要是年度朝賀,不涉及實際朝政,也涉及人事變動,更多的是一種禮儀性質,因此月會便成了最重要的會議。

會議議題由政事堂擬定,報監國審批,監國不得刪減,但可以隨機加入一兩件比較重要的事務,而明天是李適登基以上的第一次月朝會,因此它的意義就顯得非同尋常,李亨相當重視,從下午開始,他便在朝房中審核政事堂上午提出的議程方案。

朝政事堂提出的議程有四件大事,第一是落實土地重新分配的問題,目前朝廷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耕地,基本上都是李豫在任時從各權貴手中奪回的土地,李豫在土地還沒有分配完成便不幸去世,土地分配處於暫停狀態,但在禮部尚書李硯的強烈呼籲下,政事堂便決定再次啟動土地分配,完成李豫的遺願,使關中地區的自耕農比例達到七成。

這個方案政事堂已經一致通過,自耕農的重要性誰都明白,從前是因為會觸犯到權貴的利益,所以難以改革,但現在土地既然已經收回,事情就簡單得多了,這一點李亨也是贊同,所以政事堂才能全票通過。

第二件事是向安西移民三十萬戶漢民,在三年內完成,這是李慶安的方案,目的是加強唐王朝對安西的控制,其實移民安西之事早在李隆基時代便已經開始了,這是大唐高層的全局決定,和權力鬥爭無關,當時是遷移了十萬戶河東赴安西定居,但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十萬戶河東移民使李慶安的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壯大,最終成為大唐第一強藩。

現在又要移民三十萬戶去安西,如果再早一年,李亨肯定不會同意,但現在沒有意義了,李慶安能從關內、關中、隴右、河東征兵,這三十萬戶移民去安西確實也是充實安西漢人的力量,使大唐能在安西永久紮下根基。

第三件事也是和安西有關,修建唐直道,同樣是李慶安提出的建議,從安西第一批移民中選其精壯,加上隴右、關內十萬的青壯勞力,從會州開築,以一年時間修建一條貫穿河西走廊的直道,而西面從吐火羅和信德招募了十五萬勞工開築,西面已經開工了,李慶安希望東面也同時開工,所需二百萬貫銀錢全部由安西負擔,朝廷需要協助出糧募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慶安這個建議有先斬後奏的嫌疑,根據李亨得到的情報,唐直道在一個月前便在涼州開工了,李慶安用的是安祿山的戰俘,只不過糧食補給有點困難,所以他便想讓朝廷出面,這樣糧食就有了保證。

修建唐直道的意圖很明顯,加強安西和內地的聯系,目前從伊州到黃河邊大約需要一個多月,一旦修好了寬敞平坦的唐直道,再加上沿途驛站和馬匹的保證,送信兵半個月便可以抵達黃河,時間足足縮短一半。

李亨當然知道李慶安修唐直道是為了更好地借助安西來控制中原,但反過來想,有唐直道,中原也一樣方便控制安西,這就如同一把劍上的雙刃,既可傷人,也能傷己,正是從這一點考慮,李亨決定同意唐直道的修建。

以上三個議題,問題都不大,李亨都同意了,可讓他疑惑的是第四個議題,部分官員變更,什麽官員變更?上面卻沒有明說,而且王珙、房琯和崔渙都在這個議題上投了反對票,由於張筠投了贊成票,使這個議案以四比三獲得通過。

‘這究竟是什麽議案,為什麽王珙不來告訴自己?’

李亨的眉頭皺成了一團,他立刻對心腹宦官李輔國道:“去門下省看一看,如果王相國還在,請他立刻到我這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