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射天狼第八章 抉擇(第4/5頁)

狄青心中無愧,並無畏懼,說道:“聖上,請容臣說完。”見趙禎面沉似水,也不表達心意,狄青道:“聖上,臣征戰西北,也曾親自刺殺元昊,見過元昊。元昊此人素有野心,一直以想要盡取關中,一統天下,絕不滿足眼下的成果。眼下元昊求和,依臣之見,原因有三……”

趙禎冷冰冰道:“有哪三個原因呢?”

狄青留意到趙禎的不悅,還堅持道:“第一個原因就是元昊以退為進,眼下宋軍西北眾人已眾志成城,難有可乘之機。他當然知道大宋更戍法弊端,是以等大宋這批將領離去後,再等機會出戰。”狄青知道這麽說,無疑是在質疑祖宗家法,但早已橫心,又道:“第二個原因就是,連年征戰,邊陲榷場不開,宋軍漸強,夏軍已得不償失,又不能打通關中一線,這才暫緩攻勢,以議和來調整策略,只要時機一到,肯定就是他們之時。而第三個原因就是,臣已得到消息,契丹不知為何,和元昊交惡,已有移兵西進的架勢,元昊只怕雙向受敵,難以支撐,這才想要議和。聖上,對付元昊狼子野心,只有窮追猛打,全力剿滅一途,不能等其休養生息,再次壯大。臣已說服吐蕃贊普,他已應允出兵。就算契丹並不出兵,只要吐蕃對夏國用兵,我朝再出兵進攻,就算不能殲滅夏國,最少也能盡取橫山一脈,橫山蜿蜒千裏,地勢扼要,不亞於幽雲十六州,只要能取橫山,我朝進攻退守,西北可去禍患。”

見趙禎還是不語,狄青自薦道:“聖上,臣處嫌疑之地,但問心無愧,請命再戰西北……”

趙禎臉色陡然一沉,喝道:“夠了。狄青,如今百姓日苦,滿朝文武同意議和,你竟敢抨擊祖宗家法,獨唱反調?難道真的認為文武百官,均不如你一個狄青?你說了解元昊此人,是不是就在諷刺朕和百官有眼無珠,不辨是非?”

狄青不想長篇言辭只為論戰,趙禎竟聽出反調,不由錯愕,強自道:“聖上你聽我解釋……”

“不用多說了,退下!”趙禎聲音中滿是森然。

狄青還待再說,突見曹皇後向他使個眼色,又見趙禎怒氣正沖,心中嘆息,施禮道:“臣告退。”他轉身出了禦花園,心中滿是惆悵,暗想趙禎不解邊陲之苦,不知元昊之心,決意議和,那他狄青該如何是好?

趙禎見狄青離去,還是怒氣不息,重重再拍桌案,恨恨道:“朕若不是念及和狄青的交情,今日只憑他辱祖宗家法一事,就要治他的罪過!”

曹皇後一旁站起,親自為趙禎滿了杯茶,低聲道:“其實幾年前,官家不就說過,祖宗家法也不盡然,更戍法弊端重重,這點官家早就知道的。官家曾有意變法,不就是要針對以前傳下的缺點?狄青說出了聖上的心思,那很好呀,為何狄青談及此事,官家這麽大的反應呢?”

趙禎鼻孔直冒冷氣,道:“朕說可以,他說就不行!這些日子,已有不少臣子說狄青的是非,更有人說狄青升遷過快,自矜軍功,若不限制,只怕會有反意。”

曹皇後見趙禎如此氣惱,“噗哧”一笑道:“官家,沒有人比你更了解狄青,你肯定知道他不會反的,是不是?這些年來,你一直對往事念念不忘……”說到這裏的時候,曹皇後臉色有些異樣,但很快柔和如常,“我今日見到狄青,見他面相,看其行事,又見滿園春色,他卻視而不見,依我看來,狄青分明是個專情、質樸而又隨和的漢子。這種人,雖有雄心毅力,但沒有野心傲氣,不會反的。”

“他若不反,為何念念不忘前往西北?他若沒有反義,為何有人會說他是非?”

“想古人有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狄將軍不經科舉,從行伍之身得今日之榮耀,難免有人看不順眼。再說這多半也和官家最近要變法有關……”曹皇後說的不急不緩。

趙禎皺起眉頭,反問道:“狄青就是狄青,和變法一事何關?”

曹皇後秀眸凝望趙禎,和緩道:“其實官家很多事情都知道。官家有魄力要變法,就不再想用呂相。想呂相雖穩,但已至極位,缺乏變法的決心。官家想用範仲淹,有人不滿,但知道範仲淹為人公正,天下有名,為國之心,朝野皆知。若是詆毀範仲淹,只怕很多人都不信。他們動不了範仲淹,但知道狄青和範公在西北,相得益彰,交情匪淺。若能從狄青下手,詆毀成行,只怕範仲淹也難脫幹系。官家,狄青此人絕無反心,他若沒有反心,方才所言,就算激烈些,也不過是為了大宋百姓,為了官家的江山,並非對官家不敬。官家對他知之甚深,其實這些話,我本多說了。既然如此,官家難道真的忍心讓如此忠臣心冷,毀於朝廷的權勢爭鬥之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