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河北棱堡(第2/2頁)

只是……這年月的攻城器械,也沒法跟後世相比啊。

但是登高而望之後,他不禁又有些疑惑,用手一指城上每隔一百步就一個的,突出於城堞之外的小木房子,問身旁的賈詡:“勛前次來,不見有此物,此何物也?”

他上一回被荀諶帶到鄴城來的時候,光看到城上四角有樓了,如今卻密密麻麻地新搭了很多臨時建築物,其中便於士卒歇息的小屋和箭櫓,他一瞧就知道幹啥用的,但那些木房子又是WHAT了?

賈詡回答他說:“此樓突出於城堞之外,三面開孔,可交叉相射,鎖閉城墻也。”

是勛一邊聽他解釋,一邊又仔細觀察了好半天,這才終於恍然大悟,不禁大吃一驚——這、這跟棱堡是相同的原理啊!中世紀的棱堡在城墻上造出很多凹面來,除部分死角外,攻擊任一點都會使攻方暴露在超過兩個射擊點面前,守方可以通過交叉火力給予多重打擊。是勛記得某本穿越小說當中,主角回到古代以後就在邊境線上大造棱堡來著,他可沒想到,敢情這智慧古人早就有啊。這種木房子就堅固程度而言,自然比不上棱堡本身,但可能達成的防禦效果是相同的,而且遇警則建,無警則拆,不必要在建城的時候就預先設置,更比正式的棱堡省了無數的工料!

仔細想想也是,這年月大城在城門外往往還建有甕城,呈方形或半圓形,突出於平整的城墻之外,使得城門兩側可以一定程度上達成交叉火力的效果,古人既然明白這種功能,怎會不大加利用呢?還真是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啊!

面對這樣的城墻,蟻附必難——該怎麽辦呢?是勛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回憶前世所讀過的史書,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是怎樣攻克了鄴城的?哦,首先,曹操在城外挖掘長壕,引漳河水灌入,隔絕了內外聯系,然後摧垮袁尚的破圍兵馬,極大地削弱了城內士氣。終於在糧盡援絕以後,審榮獻城……這招兒可以用於今日嗎?似乎並不怎麽合適啊。挖壕是件大工程,很容易遭到阻撓和破壞,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就是先淺淺地挖,瞧得城上的審配直冷笑,完全不當回事兒,這才能夠一夜之間增添人手,快速完成。可是如今袁紹大軍就在四十裏外,要是聞訊突然殺至,正忙著挖壕的曹軍就可能瞬間崩潰。原本的歷史上,袁尚所部不如今天的袁紹,而且背後還有袁譚牽制,所以曹操才敢賭這麽一把,在這條時間線上,起碼這時候還賭不得。

是勛微微撇了撇嘴,心說這條計我先留著,以後視戰局的發展,若情況符合,再給曹操獻上吧,現在……還是別提為好。

他從樓櫓上下來的時候,曹操就已經把兵馬拉散開來,團團圍住了鄴城。鄴城西、北兩面都瀕臨漳水,曹軍在水面上建起了浮橋,渡過漳水立下部分營壘。所謂包圍,當然不可能真的把人全都撒開,手拉手的水泄不通,除主攻方向外,只要能夠立一些營壘,防堵敵軍聯絡和逃逸即可。曹操自然是把主攻方向擺在了不臨水的南、東兩面,漳水對岸的營壘數並不多,這也是示弱於敵,希望袁紹一時昏了頭,會率軍去奇襲那支部隊,自己就可以揮動主力經浮橋過河,去跟袁紹主力決戰。

漳水對於自己的進攻來說是阻礙,對於審配的出城來說也是阻礙,若在漳北、漳西開戰,他想趁自己跟袁紹對決的時候突然出城夾擊,難度也是相當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比在鄴城南面的平原上決戰,效果會更好。

曹操安營已畢,就先召了是勛和劉曄過來,說:“卿等速備戰具,三日後便要攻城。”劉曄諫阻到:“我軍初至,器械未完,三日無乃太促乎?”是勛卻微微一笑,說出了相反的話:“審配必料我三日後相攻也,何不明日即攻,出其不意,或可得勝?”

曹操一皺眉頭,望向是勛:“明日即可攻城?軍中無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