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秋聲紫苑 13 理宮務皇帝振乾綱 清君側敏中遭黜貶(第6/8頁)



  “劉……劉大人……哪的話呢?我十個頭……”

  “王廉回去復奏繳旨。”劉墉冷笑道,“就說劉墉罰王忠在鐵牌子跟前跪了背聖祖世宗聖訓!”他指定王忠道,“你去不去?不然叫人扠出你去!”王廉看看沒有辦法,只好獨個回去了。王忠本來體體面面的,至此一肚皮窩囊,但太監怕劉家爺們已經積養成習,見劉墉臉上毫無假借,只好忍著委屈,苦臉兒道:“是小人辦砸了差使,劉大人……我認罰……”蹭步兒出去了,這時軍機處裏出事已經驚動了外頭候見官員,眼見裏頭於敏中伏跪軟癱如泥,王忠垂頭喪氣來“內廷宮嬪太監妄幹國政者殺無赦”的聖祖禦賜鐵牌前行禮叩頭,有幾個官員探頭探腦的伸脖子看,阿桂當門迎上去問:“看什麽?”唬得眾人一伸舌頭如鳥獸散。

  劉墉這才過來安慰於敏中。但此時其實也真是無可安慰,竟是與阿桂捏造著詞兒虛說,什麽“天恩浩蕩澤波無遺”“聖德仁厚不為己甚”“閉門思過靜候綸旨”……猶如隔靴搔癢,又像煞了於敏中平日教訓別人那些陳詞濫調,到後來二人也覺乏味。見他仍舊黑喪著臉不肯離去,曉得是戀棧,希冀著恩旨後命,反覺面目可憎。一時王廉又來,阿桂便知是叫進,上前拍了拍於敏中肩頭,嘆道:“請先回去吧……有什麽話,可以寫折子呈皇上看。這裏人多,下頭人看著不像。我們也摸不到頭腦,見了皇上再說吧!”於敏中這才起身踽踽而去。阿桂劉墉相與嘆息而入。

  劉墉在軍機處罰王忠跪鐵牌子,雖知乾隆不在意懲戒太監,但乾隆正在盛怒,也有著幾分擔心。待見了面,卻見乾隆不甚發怒的樣子,仍坐在炕上運筆寫字。二人行著禮,見乾隆遙遙用手虛按示意坐下,方斜簽在杌子上靜待。一時,和珅也進來,乾隆才放下了筆,劉墉便說王忠的事。

  “罰就罰他了,別說他有錯,就是無過,就跪折狗腿了麽?你是領侍衛內大臣,有這權。”乾隆無所謂地說道,又問,“你們都知道了?於敏中如何?”

  阿桂在杌子上一欠身說道:“皇上為於敏中突然發怒,奴才很感意外。他是個剛愎人,向來廉隅自重的,說他得罪太監,奴才還信得及,說他拉攏太監,奴才也很意外。他自己似乎毫無預備,也意外。奴才在軍機為皇上料理軍務,也間或管一點政務繁瑣屑細事務,並沒有尺寸之功,不該與兆惠海蘭察福康安同膺賞賜,更是意外。求皇上收回成命,留著賞賜,待奴才異日立功再賞,奴才才能稍稍安心。”他一連串都是“意外”,一是留著說話余地,二是把“聖聰英明人莫能測”的高帽子不言聲奉送了乾隆。劉墉和珅心下都不禁佩服。和珅說道:“說起來這人,奴才心裏是很佩服他的。我朝少有的狀元宰相,文華殿大學士。當過四庫全書館的正總裁、上書房總師傅、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三通館正總裁——這麽大的光耀,誰給的?這麽大的學問,怎麽會當聽壁腳賊?無論上書房軍機處,天天都見皇上,用得到結交太監?阿桂滿都是意外,奴才一肚皮都是疑問:如今這世道真越來越瞧不透了,再說,他一直是京官,又哪來那麽多的錢籠絡人呢?”劉墉道:“臣過去和他交往不多,他為人深沉不苟言語,臣以為這是大臣的長處。他在戶部當過恃郎,管錢法堂的事,過手銀子很多,但沒聽有手長的話。聽王忠數落他,臣在一旁又是吃驚又詫異,皇上讀書書目,臣下關心,原也無可厚非,但刻意地暗自打探,留心密折朱批,前者可以說是為了迎合,這就卑瑣猥褻不堪了,後者純是鬼魅行徑。臣處罰王忠,是為他褻慢聖旨。惟其從前佩服他,心裏格外瞧不起他!”

  “他豈止是朕數落他的那些罪——直是一心想當曹操,預備著篡政!”乾隆冷笑一聲又是一哂,“朕原是也看好這位狀元,因為他字好、人深沉機敏,還讓他給老佛爺抄過兩部佛經,哪裏想到他會借此與內宮聯絡上,鑄張為幻營私攬權!於易簡案子自查核到賜死,他一言不發,已經足見其忍,朕還以為他為國義能滅親;他又下手整紀昀、李侍堯,本來他們有過錯,朕也有意錘煉,又遂了他的心,現在他又整和珅,還想整阿桂兆惠海蘭察。以他的陰險奸詐,明珠索額圖也難企及,劉墉忠忱無欺,豈是他的對手?嗐……朕早該仔細審量,看清這個人的,乾隆二十三年,他父親於枋病故,回鄉治喪。後來他本生母親去世,就瞞著一言不發。當時禦史朱嵇奏他‘兩次親喪蒙混為一,忽然赴官’,朕還說朱嵇吹毛求疵小題大作!心裏想熱中宦途也是人之常情——看來只重了他有才,誰料得他不單會寫文章會寫字,也會這許多的陰謀詭計,還會交通內外攬權不法!”他重重捶了一下自己的腿,“獨攬朝綱,這就是於敏中!母親也不要,弟弟也不要,親戚朋友都不要,六親不靠六親不認,這就是於敏中!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