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華初露 42 乾隆帝漫撒"規矩草" 高大庸巧獻"黃粱膳"(第3/5頁)



  孫嘉淦低著頭想了想,說道:“聖上這話,臣也仔細想過。臣之成名,在於臣當年犯顏直諫,臣之敗名,恐怕也要敗在這‘好名’二字上。平心而論,說到才,臣和史貽直相似,並不出奇,都有點盛名難副。如今主明臣良,眼見世事昌明,臣有全名全身而退的心。要從這一條說,憂讒畏譏的心是有的。”

  “你不能退。預備著有生之年在朕跟前侍候吧!”乾隆笑道:“朕想來想去,你還是去當都禦史,所以問你年歲。這個官要不作事,幾個月寫一封應景兒的折子,閑散得很;要作事,一年到頭有忙不完的事。朕就要你去作禦史。身子骨頂得,就多作些;頂不住,你就坐鎮都察院給朕壓壓邪也是好的。現在朝內有一股邪氣,查之無影,察之無蹤,專門誹謗聖祖、世宗和朕躬,這個假奏折你是見到了的。朕若不是襟懷磊落,無纖毫心障,焉肯把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原文發給六部?誣蔑朕躬,朕也還能咽了,現今有些事,涉及聖祖、先帝,朕若撂開手,也難慰聖祖、世宗在天之靈。在朕即為不孝之君。所以,這份偽折的事,朕已經發給劉統勛追查去了。找出主謀人,朕治他亂國之罪!”孫嘉淦道:“皇上這是正大之心、金石之言。這類事,即使是誹謗當今,也是不能容的。臣是當了一輩子禦史的人,如今當都禦史原無不可。但臣請允許禦史風聞奏事。不如此,不能有所振作。”

  風聞奏事是康熙晚年廢止了的一項奏事制度。當時因皇子爭奪儲位各立門戶,禦史們仗了“風聞”奏事無罪,將道聽途說、各為其主互相攻汗的事,也一齊奏來,把朝廷的言政攪得烏煙瘴氣。康熙震怒之下,下詔“不許將傳聞之事貿然上奏。凡舉發不實者,得反坐”。既然奏報不實要反坐,禦史們便一齊鉗口不言,弄得死氣沉沉。乾隆聽了沉默移時,說道:“這是件大事,朕和上書房、軍機處商量一下再下詔。風聞奏事有他好的一面,可以鼓勵言官大膽說話,但有的人借機興風作浪,唯恐朝局不亂,甚或將惡名加於君父之身,自己沽名釣譽,朕也十分討厭。可否折中一下,凡言事有實有據,激烈上陳者無罪,而且要記档考績。凡敷衍塞責或捕風捉影全無根據者,雖不反坐,但也要有所懲處。這些細事,你弄個條陳進來參酌著辦。”孫嘉淦見乾隆起身,便忙也起身要辭。乾隆將手虛按一下,說道:“今年南閑學政,要點你和尹繼善留心選幾個好的來殿試。兵部侍郎舒赫德上了個條陳,請廢時文,這件事也要議,回頭將他的原折發給你看。”

  “廢時文聖祖爺時曾有過詔諭。”孫嘉淦正容答道:“取士之道三代以上出於學,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以時文取士,已經四百年,人人知道這東西浮華無用,既不能明道也不能適性,腐爛抄襲,名實皆空。但不能廢除,只因誰也想不出比這個更好的取士辦法。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臣主持山東鄉試時,以《時雞》為題。有個秀才就寫‘此黑雞耶,白雞耶,抑不黑不白之雞耶?’臣看了大笑,批了個‘蘆花雞’。再往下看,又是自設一問‘此公雞耶,母雞耶,抑不公不母之雞耶’,臣只好批‘閹雞’……”

  他沒說完,乾隆笑得一口茶全噴了出來:“批得好……朕一向以為你只會終日板著個面孔,不料還有這份詼諧!”孫嘉淦嘆道:“臣只能循理而行。侍君有侍君之道,事友有事友之理,待下有待下之情,臣說的是實事,不敢在這金闕之下與人主詼諧。”他又恢復了莊容。

  乾隆正在興頭上,忽然又聽孫嘉淦這番言語,談興頓時又被沖得幹幹凈凈。他看出孫嘉淦內心那座牢不可破的城府了:侍君、事友、待下,都自有一個不可逾越的規範,在這個自定的規範面前,越出一步他也是不肯的。乾隆感念之下肅然起敬,緩緩回到炕上盤膝端坐,說道:“你十九歲手刃殺母仇敵,二十五歲入清秘之林,成國家棟梁,得之於聖祖,顯之於世宗,到朕手裏,要拿你當國寶用。好自為之,有事可隨時進來面陳——跪安吧!”

  待孫嘉淦從容辭去,乾隆才想到自己還沒進晚膳。看自鳴鐘時已將酉正時牌;只初夏日長,天色尚亮,還不到掌燈時分。高大庸見乾隆滿面倦容,忙過來輕輕替他捶背捏腰,口中道:“主子實在是乏了。方才老佛爺那邊過來人問,奴才說主子正在見大人。老佛爺傳過來話:今個兒和幾個福晉去大覺寺進香,也彼此乏了。叫主子今兒不必過去請安了。奴才給您松泛一下。……他們禦膳房來人,問主子怎麽進膳。奴才說主子從早到現在沒松動,未必有好胃口,油膩的斷然不適口;用點家常的還能進得香。禦膳房照奴才說的,熬了一小鍋小米粥,香油拌鮮黃瓜,老鹹芥菜。您多進點,奴才也就盡了這點子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