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酆山的沉沒

說起來也怪,冥界不管怎樣,都是每個人終究要去而且一般只能去一次的地方,按理也不必像旅遊區那樣靠廣告來招徠遊客的。但是和尚道士們卻不那麽想,不但要在陽世間給冥府開些個宣傳窗口,甚至要把陰司衙門也搬到地面上來。泰山當然是最理想的根據地,山下的渿河、蒿裏,山上的鬼兒峪、望鄉嶺,名字都起好了,看樣子就等東嶽大帝代理冥府天子,在天貺殿裏做道場了。無奈有朝廷制度管著,泰山的正經身份即列在朝廷祀典中的名分,與冥王是不相幹的。雖然從京城到地方府州縣的東嶽廟(或稱東嶽行宮)已經充滿了鬼氣,可是岱宗泰山依舊是正統道教的天下,封禪祭天的地位是改變不了的。從山下的岱廟到山頂的南天門、玉皇頂,這一路的神仙帝王氣概壓得閻王判官擡不起頭,結果陰司衙門只能建在山腳的蒿裏山。不曾料想,憑借太山府君的千年老招牌,地理上的泰山都未能成為鬼都,而四川的酆都卻似得之於無意地變成了“鬼城”。

酆都即今四川豐都,“豐都”是一九五八年周總理建議由酆都改的,但卻是舊名。在元代之前,此地的正式名稱一直是豐都。到了明代洪武年間,大約是覺得農稼的豐穰還不如弄神弄鬼更有利於國治民安,才改為酆都的。五十年前改回來,也算是撥亂反正;但願不會有人為了什麽效益再改回去。

豐都縣平都山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本為神仙窟宅,後來成為鬼城酆都,據說有兩個理由。一個是道教有個神鬼之山羅酆山,又名酆都。另一個則是出於一個誤會,豐都的平都山曾經出過陰、王二仙,於是“陰君”和“陰王”竟讓人疑心此地是閻羅天子的“行在”了。南宋範成大《吳船錄》卷下雲:“去(豐都)縣三裏有平都山,碑牒所傳,前漢王方平、後漢陰長生皆在此得道仙去。有陰君丹爐及兩君祠堂,皆存。”而後面又提到:“道家以冥獄所寓為酆都宮,羽流雲此地或是。”他又有詩雲:“神仙得者王方平,誰其繼之陰長生。……峽山逼仄岷江縈,洞宮福地古所銘。雲有北陰神帝庭,太陰黑簿囚鬼靈。”兩個理由都說到了,但他對神仙洞府向北酆地獄的這一轉型也是頗感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