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約旦的城市(第2/3頁)

猶大王國和阿提卡地區一樣物力維艱。所謂的流奶與蜜之地(11)卻無法長滿玉米。這是一片嶙峋巖石與低矮灌木叢構成的土地,目前除了種植果樹之外,也只適合粗放畜牧。伯利恒周圍有些種植園,但希伯倫已是猶大王國在海拔高度和肥沃程度方面的最高水準了。

約旦城市的名錄接連不斷,但我寫作的篇幅幾乎已經用盡。請隨我快速穿過介乎於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間呈東西走向的山坳通道。在通道的東面山口,兀立著而今正被美國考古學家發掘出來的示劍古城,據守住了兩座聖山邊上的廣闊玉米田。在通道的咽喉要處,坐落著威震四方的納布盧斯城——羅馬人創建的尼阿波利斯(12)——一座流水灌溉、遍野綠樹的山谷從城市往下,朝西北方撒馬利亞的方向延伸而去。現在請與我一同站在希臘城市費拉德爾菲亞的衛城堡壘南緣,俯瞰蔚藍的雅博河山谷間的羅馬劇場,再環視四周看看如今的安曼城,城市牢牢扼住峽谷,爬上山坡。“在有費拉德爾菲亞之前,我就存在了。”安曼大可引以為豪。因為這是拉巴斯阿蒙(13),和以色列亦親亦敵的一支希伯來人(14)的都城。希臘人的城市如同其名字一樣轉瞬即逝(15),而閃族人的城市生生不息不斷發展。

傑拉什和烏姆傑馬爾:均是獨落在沙漠之中的廣闊廢墟;兩座城市都在同樣的年代,即基督教紀元初始的四個世紀期間興盛蓬勃。然而二者就外在和氛圍上的對比鮮明至極。傑拉什可謂活潑,而烏姆傑馬爾則陰郁。傑拉什橫跨在光禿禿的石灰巖質山丘間的峽谷上;但草木不生的情形由於有了沿著終年不斷流入谷底的涓涓細流岸邊的那些綠樹地帶,故而有所緩解抵消。烏姆傑馬爾四散蔓延在一片平坦的沙漠上,缺水幹燥。離遠了看,好像是一座蒼翠樹木聚集的綠洲,但隨著你靠近以後就發現,墨綠的色塊原來是充斥著玄武巖所築墻體的荒野。這兒的生命取決於蓄水池,近來有個最大的蓄水池已經得到整修翻新了。駱駝和驢子在那兒飲水,眼下被用作打谷場的古代鋪石路面是這座慘淡城市唯一的榮光亮點。

即便是今日的耶路撒冷也算不上獨一無二。耶路撒冷像個原子,被分裂成兩座相互敵視的城市,比肩而立、並行發展卻並不相期,可同樣的命運畢竟也已經降臨在柏林身上。約旦獨一無二的城市乃是傑裏科:文明的誕生之地,幾乎在海拔之下八百英尺的低地上。當你站在凱尼恩小姐(16)的壕溝邊緣,會看見底部有一個造得相當牢固的圓形石塔。這是建立於新石器時期早期的城市的一座堡壘,該時期已經可見農業的發端,但尚未發明制陶技術。現在,請轉過頭去,從面朝西方變成面朝東方,此時你會發現自己俯瞰的,是灌溉著傑裏科綠洲的泉水。這道以利沙泉之於特拉斯蘇坦,即耶利哥古城土堆,正如賽洛姆池之於奧菲爾,古代耶路撒冷的中心。終年不斷的活水流動,使得建立人類永久的定居點有了實現可能。傑裏科土堆之下的泉水確確實實是人類文明的源泉。

————————————————————

(1) 納布盧斯的舊稱。

(2) 安曼在希臘—羅馬時代又名費城。

(3) 以色列王國的第七任君主。

(4) 暗利之子,以色列王國的第八任君主。

(5) 希伯來語地名,意譯為“髑髏地”,羅馬統治以色列時期耶路撒冷城郊之山,據《聖經·新約全書》福音書記載,耶穌基督曾被釘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各各他和十字架一直都是耶穌基督受難的標志。

(6) 以土買為位於埃及與巴勒斯坦之間的一個古代王國,亦稱以東。

(7) 即猶太人所稱的聖殿山,謝裏夫聖地是阿拉伯語的叫法。

(8) 希律王的最大成就在於建造了繼所羅門之後的第二猶太聖殿;重建第二聖殿時,希律王將聖殿西北角的城堡重新整建擴大建成安東尼城堡,城堡的鋪石路上還設有溝渠可將水引到貯水池。耶穌正是在安東尼堡的庭院受到審判並背起十字架走上苦傷道向各各他去。

(9) 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又稱金頂清真寺、巖石清真寺、登霄石清真寺,穆斯林相信圓頂清真寺中間的巖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加百列一起到天堂見到真主的地方。

(10) 也作西羅亞池。

(11) 典出聖經,指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子孫的迦南美地。

(12) 尼阿波利斯(Neapolis),意為“新城”。

(13) 早在3000多年前,信奉古埃及太陽女神阿蒙的古人曾在安曼建都,稱之為“阿蒙”,意為“受到阿蒙女神的保佑”。

(14) 即亞捫人。

(15) “費拉德爾菲亞”得名自馬其頓國王托勒密二世的名字費拉德爾菲斯(Ptolemy II Philadelp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