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亞述之所以然

我一次又一次發現,親眼看看風景概貌,就能揭示出畢生研究地圖和專著也無法得到解答的那些謎團的答案。我一向沒能理解亞述國家威勢的由來。這麽一個國家,在地圖上只占據如此小的一塊地方,當初是如何設法集結權勢和力量,征服了整片“肥腴新月”以及埃及和埃蘭(1)呢?沒錯,亞述終究因這一征戰而耗盡了自身國本,但她到底是怎樣召集起的力量,竟然能成功征服那麽廣袤範圍的地區呢?

籠統說來,我推測亞述必然是因為不得不接連不斷地一方面同大草原上的貝都因人搏鬥,另一方面同高地人搏鬥,故而受到了激勵鞭策。可亞述的統治對我而言依然神秘莫測。隨著我花費三天時間驅車遊走,這個難解之謎現在已經迎刃而解:其中一趟旅程是從亞述最早的都城阿舒爾出發,朝西北方向深入大草原,遠抵哈特拉;另外兩趟行程則是從消殞之城尼尼微如今活躍的西岸郊區摩蘇爾出發,一路北上駛向並越過繞亞述綿延起伏耕地呈弧狀分布的山脈邊緣。從西北方向頂端的底格裏斯河東邊,到東南方向遠及埃爾比勒之處,深厚肥沃的土壤起伏不絕,在碎石鋪就的相當不錯的路面上行車兩個半小時過程當中,一點中斷都沒有;然後你就抵達了群山,頓時發現自己困在陡峭傾斜的山脈所構成的迷宮之中。從尼尼微出發,往西北方向遠行,我穿越山隘,到達了坐落在哈布爾河廣闊綠谷中的紮胡,就在如今分隔開伊拉克和土耳其、頂部積雪不融的山脈腳下。往東南方向遊走,我望見一片草原從埃爾比勒向天邊不斷蔓延開去,直至目力所及的盡頭,後來我轉向東面,越過通往賴萬杜茲途中最先碰到的兩座橋梁。那些亞述的原野是多麽肥沃啊!當初得承載多少萬名亞述士兵兼農夫來耕耘和守衛啊!那時高地上和大草原上忍饑挨餓的居民都將多麽貪婪的目光投向了此地啊!田野的亞述主人為了保住他們對如此重大珍寶的控制權,得進行多麽激烈的戰鬥啊!多凝望這片景色一分鐘,亞述的歷史看似就不如我親身前來見證之前那麽神秘莫測。

站在阿舒爾內城的最高點,沿底格裏斯河西岸遙望上遊,我能看見幾座村莊和一座顯眼的白房子。“那座房子,”我經驗老到的同伴說道,“是已故的沙馬爾部落酋長的大本營。大約兩百年前,這個部落從阿拉伯中部沖入賈濟雷,不過直到當今人們有記憶的時間以來,他們才成為開墾地的主人,由此才獲得了臣服於他們的農民。正是這位沙馬爾部落酋長,領導大家把腳下的這片沙漠變成耕種之地。那座房子是對酋長功績成就的永久紀念。”今天,沙馬爾部落已經被裝備有現代文明手段的政府遏制住了。但假設就算在不遠的一百年前沙馬爾部落便已經征服了那些貧瘠的西岸原野,那時有什麽能阻止他們跨過底格裏斯河繼續勇往直前去征服遠達庫爾德山脈腳下的那些無比肥沃的東岸耕地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四千五百年前,沙馬爾部落的前輩亞述直逼那條醒目的界限之際,沒有什麽力量能阻擋他們的步伐。從大草原上闖蕩到如今被稱為舍爾加特堡的阿舒爾遺址附近的底格裏斯河西岸地區,所有貝都因部落的這份天命讓亞述人實現了。

公元前2500年行將進入尾聲之際,湧動的貝都因阿卡得人(2)從大草原迅猛東進,而當時亞述人的部落似乎並不走運。阿卡得人占據了兩河幾近交匯處的美索不達米亞腰腹位置上廣袤的灌溉綠洲。亞述人一無所獲,除了一處可建造堡壘的極佳位置以及堡壘腳下那些極差的土地,它就在整個賈濟雷地區最為貧瘠地帶的邊緣。不過,等亞述人推進至底格裏斯河並且跨入東岸的尼尼微時,他們為自己尋獲了不亞於阿卡得人的優良沃土。幾個世紀過去,整片肥沃的低地全歸屬他們所有;當後來阿拉伯大草原人口猛增使得阿拉米人緊隨亞述人進入賈濟雷地區的時候,亞述人轉而奮起猛烈戰鬥以守住寶地。

在亞述歷史接下來的章節中,阿拉米人被從底格裏斯河西進到幼發拉底河以及從幼發拉底河南下到大馬士革綠洲的亞述軍隊強力懾服。阿拉米人的復仇方式可謂充滿反諷意味。既然他們因戰鬥失利而受盡磨難、無法自行其是,他們便默默地將阿拉米語和阿拉米字母表加諸於他們的亞述征服者身上。離亞述的肥沃原野較遠,那些山巒阻隔壁壘盡頭之處的高地人,則從未走過阿拉米人的路線。亞述人可以行軍進入高地的峽谷,猛攻下堡壘,挖出拒不服從的高地族長的眼睛,或者對可憐的囚犯施以木樁刑,但他們怎麽也無法斬草除根。他們的暴行沒有嚇倒部落人,只是再度激起部落人對亞述的反抗。山脈層巒疊嶂延綿無窮,時間經年累月百歲千秋,直到最後,無情的時間與敵對的空間協力將亞述堪稱頑強不屈的心統統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