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跨越大陸(第2/2頁)

對於在澳大利亞乘火車旅行,意在看看沿途風景而非到達目的地的人而言,這些軌距的變化,其實倒是提供了方便。飛機哪有這麽古道熱腸,想都別想。在轉火車的過程中,我們有時間走上寬敞的馬路看看,在這座無與倫比的采礦小鎮,賴以生存的用水都要從西邊350英裏開外的水庫抽取後經管道輸送而來。卡爾古利的“黃金道”上,每兩座建築就有一座是銀行,上面都掛著刻有“特許黃金購買”銘文的巨大銅牌。

那些建造三英尺六英寸軌距鐵道運輸車的人堪稱魔術師。他們設立的臥鋪橫斜在火車車廂裏,因此給身高五英尺十英寸半的人的腦袋和腳都預留了舒適的空間。我的雙腳必然是伸出了鐵軌一頭,而我的腦袋伸出了另一頭,不過我卻睡得前所未有的酣暢淋漓,結果醒來得太晚,發現自己又置身綠色的原野了。多麽索然乏味,真是可惜。要是我能再回到昨天早上就好了。

————————————————————

(1) 彼時澳大利亞各地區的鐵路線還采取不同軌距,1969年以後澳大利亞才興建了橫貫東西的標準化軌距新式鐵路,成為繼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之後世界上第二長的鐵路。

(2) 納拉伯(Nullarbor)是澳大利亞一塊平坦、幹旱、幾乎沒有樹木的平原地區,其名字來自於拉丁語nullus(沒有)和arbor(樹木),意為“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