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第三十三(第3/4頁)

李約瑟提出了科學史上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麽近代科學只在歐洲文明中發展,而未在中國文明中成長?而且為什麽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期間,中國文明在獲取自然知識並將其應用於人的實際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很多?

1934年,司徒雷登赴美,突然接到燕京大學要他火速返校的急電,原來北京學生為反對政府對日不抵抗政策,組織請願團赴南京,燕京大學學生宣布罷課。一些人以為,作為校務長的司徒雷登是不會支持罷課的,不料他卻說:“我在上海下船時,首先問來接我的人,燕大的學生是否也去南京請願了。我聽到答復‘是’,這才放心。如果此次燕大學生沒有參加請願,那說明這些年來我的教育就完全失敗了。”

蕭伯納見了魯迅時說:“他們稱你為中國的高爾基。但是你比高爾基漂亮!”魯迅回答說:“我更老時,將來還會更漂亮。”

費正清1932年來到中國,執教清華,任講師,講授經濟史。他在北京認識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並成為朋友。費正清這個中國名字是梁思成替他取的。他的英文原名一般譯為約翰·金·費爾班克,梁思成告訴他叫“費正清”好,意思是費氏正直清廉,而且“正”、“清”兩字又跟英文原名諧音。梁說:“使用這樣一個漢名,你真可算是一個中國人了”。

史沫特萊認為,魯迅是中國的伏爾泰。她說:“在我身上,激勵著我的精神力量的魯迅,已成為我人生的路標。我從這位偉大的作家那裏所感受到的一切,將銘刻在我心中直到永遠。”

賽珍珠曾講過: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中國人,最美的地方是中國農村的田野和村莊。1938年,在諾貝爾獎的獎台上,她說:“假如我不為中國人講話那就是不忠實於自己。因為中國人的生活這麽多年來也就是我的生活。”“當我看到中國空前地團結起來反對威脅其自由的敵人時,我感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欽佩中國。憑著這種爭取自由的決心——在深刻意義上是天性的基本美德,我知道中國是不可征服的。”

在朱德總司令的窯洞裏,史沫特萊注視著像農民老大爺一樣的總司令說:“我希望你把這一生的全部經歷講給我聽!”朱德驚訝地問:“為什麽?”史沫特萊說:“因為你是一個農民。中國人中十個有八個是農民,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向全世界談到自己的經歷。如果你把身世都告訴了我,也就是中國農民第一次開口了。”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淶源縣摩天嶺戰鬥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後給一個外科傳染病傷員做手術時受感染,仍不顧傷痛,堅決要求去戰地救護。他說:“你們不要拿我當古董,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隨即跟醫療隊到了前線。終因傷勢惡化,轉為敗血症,醫治無效,於11月12日淩晨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離開中國後,奧登和依修伍德去了美國。他們寫了一篇《給中國人民的信息》,發表於1939年4月的《遠東雜志》上,信中說:“在近來的歐洲危機中,在你們看來似乎西方已經把中國遺棄了。這不是真的。在這些悲劇性的艱難日子裏,我們想告訴你們,有這樣一群英國人(不是少數)了解你們所英勇進行的鬥爭是為了自由和公正,每個國家都在為之奮鬥。”“我們祈禱,為你們也為我們自己,不論形勢多麽惡劣,都不要喪失對正義的信心,堅持鬥爭直到勝利是這個國家每個人的希望。”

抗戰期間,蔣介石訪問印度,他想拜見甘地受到英國人的阻撓。甘地給蔣介石寫信,為“吾人所不能控制之環境”而不能相見深感惋惜,甘地說:“任何國家一旦失去自由,乃千百年長久之損失。”蔣介石讀信後悲傷不已,下決心與甘地見面。

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說,受到熱烈歡迎。羅斯福見到宋美齡即表示,當盡力援助中國,“上帝所能允許之事無不可辦”。

1943年,費正清敏銳地判斷出國民黨已現頹勢,不會久遠。費正清有一句名言:“共產主義不適合美國,但卻適合中國。”他解釋說:“美國和中國的文化不同,社會秩序不同,民主、自由、人權、法制都是西方的獨特產品,並不能移植到以農民為主體而又具有長期專制傳統的中國。”

開羅會議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拜會蔣介石夫婦。丘吉爾問宋美齡:“你平時必想,丘某是一個最壞的老頭兒吧?”宋美齡反問:“那請問,你自己是否為壞人?”丘吉爾表白:“我非惡人。”宋美齡回答:“如此就好了。”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接受了美國記者斯特朗的采訪。毛澤東通過列舉俄國沙皇、德國希特勒、意大利墨索裏尼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例子,說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斯特朗因此被稱為“紙老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