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限制宗教政令(第3/4頁)

且令於兩都及太原信鄉處行教。其江淮諸寺權停。待回鶻本土安寧,卻令如舊。”此當是會昌元年(841年)事,回鶻破敗之初也。三年二月,制曰:“回紇既以破滅,應在京外宅及東都修功德回紇,並勒冠帶,各配諸道收管。其回紇及摩尼寺莊宅、錢物等,並委功德使以同與。禦史台及京兆府各差官點檢收抽,不得容諸色人等影占,如犯者並處極法,錢物納官、摩尼寺僧,委中書、門下條疏聞奏。”《新書·回鶻傳》曰:“會昌三年(843年),詔回鶻營功德使在二京者,悉冠帶之。有司收摩尼書若像燒於道,產貲入之官。”謂此也。《僧史略》卷下:“會昌三年(843年),敕天下摩尼寺並廢入宮。當系入官之誤。京城女摩尼七十二人死。及在此國回紇諸摩尼等配流諸道,死者大半。”日本《續藏經》本。日本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第三雲:“會昌三年四月,敕下,令煞天下摩尼師。剃發,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煞之。”陳垣雲:“殺摩尼而令作沙門形,不知其意所在。”愚疑摩尼服飾,本近沙門,此時已自冠帶,敕令復其舊服,以見殺之之意也。其事近虐,然古代外教傳來者,惟摩尼挾回紇之勢,宗教之善惡,何以大相去,人見其挾勢而來,則惡之矣,此百世之龜鑒也。其後梁貞明六年(920年),陳州有毋乙之叛。歐《史》記其事極略,但稱乙為“妖賊”而已。薛《史》則雲:“陳州裏俗之人,喜習左道。依浮屠氏之教,自立一宗,號曰上乘。不食葷茹,誘化庸民。糅雜淫穢,宵聚晝散。”亦未雲為摩尼,而《僧史略》卷下,指為末尼黨類。且雲:“後唐、石晉,時復潛興。推一人為主,百事稟從。或畫一魔王踞坐,佛為其洗足。蓋影傍佛教,所謂相似道也。或有比丘,為饑凍故,往往隨之效利。”則變為秘密教矣。在南方者稱為明教。徐鉉《稽神錄》卷三雲:“清源人楊某,有大第在西郭。鬼出沒四隅,杖莫能中。乃召巫立壇治之。鬼亦立壇作法,愈盛於巫。巫懼而去。後有善作魔法者,名曰明教,請為持經。一宿,鬼遂絕。”明教,蓋其教中人所以自名也。後亦秘密傳布。宋代,教外人稱為吃菜事魔,至南宋末葉,猶未息焉。《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六雲:“後唐天成四年八月,癸亥,北京奏葬摩尼和尚。摩尼,回鶻之佛師也。先自本國來太原。少尹李彥圖者,武宗時懷化郡王李思忠之孫也。思忠本回鶻王子嗢沒斯也。歸國錫姓名。關中大亂之後,彥圖挈其族歸太祖。賜宅一區,宅邊置摩尼院以居之。至是卒。”李克用雖跋扈,此事未必顯違唐朝之政令,然則雖在會昌後,唐於回紇種人之自行信奉者,亦未加以禁止也。火祅教亦有殘留者。張邦基《墨莊漫錄》:東京城北有祆廟。其廟祝姓史,名世爽。自雲家世為祝,累代矣。藏先世補受之牒凡三:一鹹通三年(862年)宣武節度使令狐,绹。一周顯德三年(956年),一其五年(958年)權知開封府王樸。所給。鎮江府朱方門之東城上,亦有祅神祠。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大內西去右掖門有祅廟。史世爽蓋西域人,其祠亦以其種人自奉而獲存。張氏又雲“俗以火神祠之”,蓋對中國人以此自晦,故獲留至宋代也。本節所敘史實,亦據陳垣《火祅教入中國考》《摩尼教入中國考》。

會昌而後,又一次大舉沙汰者為周世宗。然此等政令,五代實時有之,亦不獨周世宗也。薛《史·梁末帝紀》:貞明六年三月,禮部員外郎李樞上言:“請禁天下私度僧、尼,及不許妄求師號、紫衣。如願出家受戒者,皆須赴闕比試藝業施行。願歸俗者,一聽自便。”詔曰:“兩都左右街賜紫衣及師號僧,委功德使具名聞奏。今後有闕,方得奏薦。仍須道行精至,夏臘高深,方得補填。每遇明聖節,兩街各許官壇度七人。諸道如要度僧,亦仰就京官壇。仍令禮部給牒。今後只兩街置僧錄,道錄、僧正並廢。”《唐明宗紀》:天成三年十一月詔,曰:“應今日已前修蓋得寺院,無令毀廢,自此已後,不得輒有建造。如要願在僧門,並須官壇受戒,不得衷私剃度。”二年六月,“詔天下除並無名額寺院”。《末帝紀》:清泰二年三月,功德使奏:“每年誕節,諸州、府奏薦僧道,其僧、尼欲立講論科、講經科、表白科、文章應制科、持念科、禪科、聲贊科,道士欲立經法科、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白科、聲贊科、焚修科,以試其能否。”從之。《晉高祖紀》:天福四年十二月,“詔今後城郭、村坊,不得創造僧、尼院舍”。《周太祖紀》:廣順三年五月,開封府奏:“都城內錄到無名額僧、尼寺院五十八所”,詔廢之。皆所以限制釋道,去其泰甚者也。然此不過限制之而已,實不足以廓清積弊,故又有周世宗之大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