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讀者評論(第3/9頁)

Stammy:看到這篇文章,想起老師講“中國新聞事業史”這門課時,對於先生的贊不絕口。我認識他是作為一位報人,沒想到他還有這麽多面。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輩,“名士”一詞用在他身上再合適不過。

曾擁有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記得

小鈺:學法律的人應該都知道鄭毓秀,當時我們老師也說她是很多個“第一”,但沒有說她的結局。再輝煌的人生最後還是會回歸平淡。所以人要懂得生活平凡的美,享受平凡,享受生活。

Ling:在那個年代,能掙脫世俗的束縛,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已經是難得。何況她的一生對革命,對維護女性權利還做出了貢獻,值得敬佩。多少個“第一”又有什麽關系。我們普通人追求的也不過如此,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同時能給周邊人帶來些好處吧。

Olivia Ren:何苦活到世人皆知,但求無愧三尺之軀。

小狗熊:看到饅頭大師點評的那段話,有所觸動。主角的結局往往並不像藝術作品表現的那樣以圓滿結局或悲劇收尾。大多人終將走向平庸,光輝不在,被人遺忘。這大概才是真實的生活吧。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CptLee巖飛:抗戰時期,記者采訪一位中國士兵:你覺得中國會贏嗎?士兵回答:一定會的!記者問:戰爭勝利以後,你打算做什麽事情?士兵冷靜地說:那時候,我應該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高大頭:原來一直覺著淞滬會戰是我們的恥辱,但是現在我有了不一樣的態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他們是好樣的。

程明:從軍二十年,在上海脫去白色戎裝,自主擇業。深知先烈不易,願朝陽長照吾土,願山河不再染血,丹心不復成灰。

康文華:再用一段文字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蔔。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革。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郭汝瑰

David:全面抗戰伊始,中國政府就發布戰時征用商船,用於自沉大江,以阻止日寇之進攻的命令。先祖父陳順通先生,在1937年8月12日,自沉“源長”輪(3360噸)於江陰要塞。江陰沉船拉開了淞滬會戰的序幕。回想抗戰時期,中國航運界的各大輪船公司紛紛響應政府之號召,為阻日寇,自沉貨輪。中國航運界為抗戰做出的貢獻與犧牲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隨著戰爭的擴大,即使有再多的錢也無法從歐洲訂購船舶,而整個航運市場異常繁榮,運費與租金節節攀升。中國航運界在抗戰中的犧牲與貢獻,是整個中華民族奮力抗戰的一個縮影。

1937,南京城裏的納粹旗

錦瑟:一次從珠江路地鐵站出來,看到拉貝故居裏滿滿的人,他們穿著黑色的衣服,正在悼念這位南京的恩人。

Ivan J.L.Zhang:幾乎同樣的故事,《辛德勒名單》早已為世人所銘記,而《拉貝日記》現在卻很少有人知曉,很慚愧我就是那個不知曉的人之一。很多時候我都想問:為什麽會是這個樣子?別人到現在依然能夠拍出像《血戰鋼鋸嶺》這樣注定會成為經典的抗戰片,可我們呢?究竟欠缺在哪裏?

新穎小丸子:作為一個地道的南京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裏。在那段時期,有親戚最後走散了,直到幾年前才相認。也有親戚至今沒有聯系上……每一年的這一天,無論我在哪兒,我都會告訴我周圍的人這一天的故事。大學期間我告訴了我的舍友,後來在台灣上學時,在那一天我也把這些事情講給了身邊的台灣同胞們。今天的我,站在一個以黑人為主要人口的國家,我還是會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們這一天的故事……我們不會遺忘,我們會告訴更多的人,讓他們知道曾經發生過這些事。因為那是我的家鄉,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同胞……

獵殺山本五十六

蠍子:對於兩千多年間一直僅存在於一個島上的日本而言,他們根本不懂在一個具有巨大縱深的國土上到底該如何作戰。他們不明白,以當時的戰略戰術水平,廣袤的國土對戰爭的影響有多大——稱雄世界的蒙古騎兵遠征歐洲也只能是劫掠一番。所以,如果日本當時真的如某些人所言,只占據東北而不擴大戰爭,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對於我們來說才是最致命的,我們恐將永遠失去東三省。(作者回復:日本人奇怪地相信,通過一場決戰,對方就會屈服談判。)

逍遙王:打仗最終打的還是國力,日本和美國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雖然初期可以依靠偷襲獲取一點戰果,但是日本並沒有直接進攻美國本土的實力,更何況美國人向來講究睚眥必報。只能說當時的日本,舉國上下已經徹底瘋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