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讀者評論(第4/9頁)

大海:“對於當時已經被美國的‘禁運’緊緊掐住咽喉痛苦萬分的日本而言,如果要‘南進’,那麽除了山本五十六的辦法之外,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選擇。”請問,“南進”為什麽要對付美國?(作者回復:“南進”就是占領東南亞,那邊幾乎全是英美的殖民地。英國那時候已經被打殘了,主要對手就是和英國穿一條褲子的美國。)

丘吉爾的另一面

BillyChou:看歷史人物不能脫離歷史環境,丘吉爾是維多利亞時代成長起來的,就像鴉片戰爭時的天朝人接受不了“蠻夷”遠勝於己的事實,更何況是視榮譽超過生命的英國貴族。所以丘吉爾的局限也是時代的局限。然而很早就看到了希特勒的狼子野心,又能不拘泥於成見,準確、快速地辨明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最艱難的時候也從不放棄,最失意的時候也不曾抱怨,直到生命最後仍然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所以他的偉大真的是偉人的偉大。

碧海晴天:讀過一篇和丘吉爾有關的文章——《我的早年生活》,對其中一句話印象挺深,“每個人都是昆蟲,但我確信,我是一只螢火蟲”。對他的一生來講,也多少是有所反映。

Sherry:以前讀過彼得·德魯克的《經濟人的末日》,出版於黑暗的1939年。書中的說法是如此的驚世駭俗,他說法西斯必將失敗,他預測德國和蘇聯一定會結盟。當時尚未執政的丘吉爾為本書寫下第一篇評論,那是一篇熱情洋溢的評論,稱它是“唯一一本了解並解釋兩次大戰間世界形勢的書”。1940年,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及法國淪陷之後,上台不久的丘吉爾曾下令每位英國軍官都放一本《經濟人的末日》在背包裏。之前對丘吉爾的印象就是這樣一些片段,直到看了這篇文章,他的形象豐滿了。

“偷襲珍珠港”之後……

逍遙王:偷襲珍珠港之後,更可怕的事情是,美國迅速打撈並修復了絕大多數被日軍炸沉的軍艦,然後動員國內海量的熱血青年參軍,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戰鬥力。山本五十六苦心計劃的戰役,在南雲一忠那個馬鹿的指揮下,從一個戰略上的勝利降格為一場局部地區的戰術勝利。當然,南雲那個馬鹿的表演還沒有結束,中途島一役,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斯特魯恩斯吊打,幾乎葬送了整個日本海軍。日本跟美帝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即便是日本能取得短暫的戰術上的勝利,長期來看絕對還是會被美帝吊打。

程方興:山本五十六是位冷靜的職業軍人。“我們只是喚醒了一個巨人而已。”這句說得非常客觀。但是當時的日本,這只被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駕馭的怪獸,已經被血色和暴力蒙住了雙眼,只會更加瘋狂地沖向戰爭的深淵。所以說,上帝要讓一個人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明達:就在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同一天,日軍進入上海英美租界,從此上海結束了孤島時期;當天早上,正在香港讀大學的張愛玲被炮聲驚醒,在這一天日軍襲擊了香港,香港不再是一塊飛地,香港保衛戰就此展開。張愛玲在《燼余錄》裏寫道:“房子可以毀掉,錢轉眼可以成廢紙,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像唐詩上的‘淒淒去親愛,泛泛入煙幕’,可是那到底不像這裏的無牽無掛的虛空與絕望。人們受不了這個,急於攀住一點踏實的東西,因而結婚了。”

1944,刺殺希特勒

Altman林泓釗:關於施陶芬伯格行動的細節和國民對他的看法,還有“二戰”中德國普通軍人鮮為人知的故事,推薦大家看一下《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一書。

Faner.Poon:很多事冥冥中自有安排,要說希特勒是大魔頭,沒錯,但只不過他也就是當時德國集體意志的具象化而已,英國脫歐、特朗普得選也是同樣的道理,其實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換成了另一個人,在那個時間點上,可能也會成為希特勒。

張怡娜:中學時曾經有一套書叫“五角叢書”,其中有一本好像就叫《刺殺希特勒》,書中詳細講了這個故事,印象挺深,其中講到主角施陶芬伯格盡管已經開始反對希特勒的侵略,但是在戰場上依然勇敢作戰。最後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希特勒始終拒絕軍隊突圍的請求,葬送了幾十萬德國精銳,這讓他們最終下定決心刺殺。(作者回復:施陶芬伯格的觀點是:作為軍人,職責是為國家贏得戰爭;但作為國人,必須鏟除“瘟疫”希特勒。)

煙小火:亂世中,有人沉默,有人爆發。不能說沉默的人都沒有擔當,也不能說站出來的人就一定是英雄。只是我們都會欽佩他們的孤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想做的事情付諸實踐的。

納粹德國其實“投降了兩次”,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