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得年年斷腸處,不敢憶,長津湖(第4/6頁)

“又看另一個傷員:鞋子倒是脫掉了,可是他上去握住傷員的腳趾輕輕一掰,那幾個腳趾頭像是掰紅薯一樣就給掰了下來。我當時就忍不住流淚了,而那個傷員卻感覺不到疼,睜著大眼呆呆地看著我們。

“負責醫生沒更多解釋,只問了一句話:‘你看,要腳還是要命?’”

不僅僅是嚴寒,還有饑餓。

志願軍入朝時,每人背了一個幹糧袋,裏面放了六七斤高粱米。等趕到長津湖時,幹糧早已吃完,除了吃雪之外,唯一的就是可以啃兩個土豆。

但由於不能生火(會被美軍飛機當成靶子),志願軍只能生吃土豆。在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裏,土豆都已經凍得像石頭一樣了。戰士們只能把土豆夾在腋下捂暖,軟一層,啃一層,放到嘴裏去抿暖,然後下咽。

長津湖戰役打到12月初,對志願軍來說,好消息和壞消息都有。

好消息是,在長津湖的東線,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九兵團二十七軍八十師終於全殲了有“北極熊團”之稱的美七師三十一團——這是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唯一成建制殲滅的美軍部隊。

壞消息是,九兵團在整個攻擊和阻擊戰鬥中損失巨大,雖然已經竭盡全力,但還是眼睜睜看著美陸戰一師退回了下碣隅裏。

5

下碣隅裏,是美陸戰一師的師指揮部所在。

下碣隅裏是個小鎮,地處要沖,是美軍撤退路線的必經之處,那裏還有一個簡易機場。

其實早在11月27日,宋時輪就下達了同時攻擊下碣隅裏的命令——如果得手,美軍陸戰一師的後路將完全被切斷。

但負責主攻的第二十軍五十八師,用了一張從日本人那裏拿到的錯誤地圖,迷了路,到28日拂曉才趕到下碣隅裏。此時在下碣隅裏的美軍因為已經得到了中國軍隊全面進攻的消息,做好了戰鬥準備。

五十八師還是在冰天雪地的28日夜間,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和柳潭裏的戰鬥一樣,雖然志願軍戰士展現出了驚人的意志力和勇氣,但在天氣條件以及美軍壓倒性火力優勢的打壓下,進攻慘烈,進展緩慢——經過一夜的激戰,志願軍只是搶下了下碣隅裏東面高地。

但即便如此,這塊高地可以俯視下碣隅裏防禦陣地的任何一個角落,所以天一亮,美軍就組織了大批士兵開始反攻。

守衛東面高地的,是五十八師一七二團三連的一個排,親自帶隊上陣地的連長,叫楊根思。

每個戰士上陣地前,兜裏除了塞了三個硬邦邦的凍土豆,其余地方都塞滿了手榴彈。

天亮後,美軍開始炮火準備,飛機也開始對高地進行地毯式轟炸。

沒有任何防空設施和反擊能力的中國士兵,只能蜷縮在一切可以躲藏的地方,忍受炮火的攻擊,互相呼喊戰友的名字,確保對方還幸存。

炮火和轟炸結束,美軍開始向高地沖鋒。

奇跡般地,在不可能還有生命生存的高地上,站起了一排顫顫巍巍、搖搖晃晃的中國士兵,他們舉起已經拉開引線的手榴彈,雨點般地朝山下扔去。

楊根思。後來三連就一直命名為“楊根思連”

美軍一連幾次沖鋒,都被打退,而高地上,也只剩下3名志願軍戰士了——楊根思,一個排長,還有一個負傷的戰士。

楊根思強制命令排長帶著負傷的傷員撤下高地去向營長報告,自己一個人留在了陣地上。

又一輪美軍的沖鋒開始了。

當美軍發現已經沒有槍聲響起,可以望見高地山頂的時候,一個中國士兵忽然從屍體堆中站了起來,他邁著幾乎凍僵的腿,抱著一個炸藥包,沖向了舉著海軍陸戰隊隊旗的那群美軍士兵。

一陣驚呼,一聲巨響,一片片隊旗的殘片,以及,各種殘破的四肢。

12月1日,幾乎已經打殘的志願軍第五十八師,集結了最後僅剩下的1500名戰士,做了最後的決死進攻,但面對牢固的美軍環形陣地,很不幸,還是失敗了。

同日,在下碣隅裏的美軍簡易機場在短短的時間裏搭建完成,通過飛機運輸的高效率撤退開始。

長津湖一戰,志願軍紮住的口袋,最終還是破了。

6

從下碣隅裏到古土裏,各路撤退的美軍,最終集結到了一起。

考慮到古土裏比下碣隅裏還要小很多,那麽多美軍擠在一起是件很危險的事,史密斯下令繼續南撤——經真興裏到興南港,從海上撤退。

從古土裏到真興裏,直線距離只有11公裏,但海拔高度差有730米。

在陡峭的山麓上,只有一條僅能供一輛車通行的單車道公路,這條公路邊上有一個高地,叫1081號高地。

誰都知道,占領1081號高地,就可以封鎖美軍最後的退路——志願軍早早就派出部隊,占領了那個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