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傳奇女間諜的“七重面紗”

這是關於一個女間諜的故事,事實上,她到底是不是間諜,到底做了誰的間諜,還沒人說得清。但這也是她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的原因。

曾經有一個“世界十大女間諜”的排行榜。

那張榜單裏,有9個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名,只有一個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人熟知,這個人就是瑪塔·哈麗。

所以,瑪塔·哈麗被稱為“女間諜鼻祖”。

1876年8月7日,瑪塔·哈麗出生在荷蘭北部的一個小鎮。她原名叫瑪嘉蕾莎·吉爾特魯伊達·澤利,為了方便,我們還是叫她後來被廣為人知的名字:瑪塔·哈麗。

瑪塔的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印度尼西亞人,所以她是東西方的混血兒。應該說,瑪塔的家境本來還算不錯,父親是個農場主。但後來父親生意失敗,父母離異。之後,15歲的瑪塔來到師範寄宿學校,但美貌的她不久就被校長強暴。

瑪塔19歲時,無奈開始了一段婚姻,她嫁給了一名41歲的荷蘭海軍軍官。

擁有混血兒氣質的瑪塔·哈麗

這個酗酒的海軍軍官給瑪塔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他玩弄女傭卻不願意負責,導致女傭把瑪塔的兒子毒死了。

如果說丈夫曾給瑪塔帶來過什麽,就是帶她去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駐紮,在那裏,瑪塔學會了一種神秘的“神濕婆舞”。

總而言之,絕望的瑪塔最終決定離開家庭。28歲的她孤身一人來到巴黎,除了姣好的面容和傲人的身材之外,一文不名。

但巴黎改變了她的命運。

瑪塔和她的唯一一任丈夫

瑪塔·哈麗一開始是在一個馬戲團做騎師,同時也兼職做藝術模特,艱難維持生活。

為了能夠賺更多的錢,有一次,瑪塔·哈麗決定在一位巴黎劇院經理的面前,表演一段“神濕婆舞”。

劇院經理立刻被這種散發著神秘東方氣息的艷舞吸引了,當即拍板,決定錄用她,並為她起名“瑪塔·哈麗”。

這個名字,在梵語裏意為“神之母”,在印度尼西亞語裏,意為“黎明的眼睛”。

穿著舞服的瑪塔·哈麗

1905年3月13日,瑪塔·哈麗在巴黎的吉梅博物館進行了首次演出,那種東方式的神秘誘惑舞蹈,轟動了整個巴黎。當時的《巴黎人報》評價:“只要她一出場,台下的觀眾就如癡如狂。”

瑪塔把“神濕婆舞”重新做了改編,取名“七重面紗”。自那以後,瑪塔·哈麗就成了那個時代的“超級網紅”。

只是不知是喜是悲。

因為戰爭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為它服務的人。

1914年,改變瑪塔·哈麗命運的一年終於到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可參見“饅頭說”《一場莫名其妙的世界大戰》)。

在戰爭爆發前夕,德國人就盯上了瑪塔·哈麗,因為她結識了很多法國上層的權貴和政治家,可以打聽到很多內部消息。當時瑪塔·哈麗正在德國巡回表演,德國人找到了她。

據說,德國人先花了兩萬法郎,說服瑪塔·哈麗做他們的間諜。瑪塔·哈麗很快展現出了她的社交天賦,開始源源不斷地為德國人送去情報。按照法國人後來的說法,讓法國軍隊蒙受了巨大損失。

但沒有不透風的墻,瑪塔成為德國人間諜的事情,被英國的情報工作人員發現了。

作為協約國的同盟,英國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法國情報部門二局的反間諜部門,負責人拉杜上尉做出了一個決定——找到瑪塔·哈裏,讓她成為雙面間諜,從德國人那裏套取情報。

無法證明,拉杜上尉這種做法是秘密行動還是個人行為。

但是瑪塔居然也答應了。隨後瑪塔展現出了作為一名間諜的驚人天賦,遊走於德國的高官之間,開始給法國人提供大量情報,讓德國又遭受了巨大損失。

名媛裝扮的瑪塔·哈麗

1917年,瑪塔“玩火”的日子走到了尾聲。

在一次西班牙巡演中,法國情報部門截獲了德國情報部門發出的一封電報:“通知H21速回巴黎,並支付1.5萬法郎費用。”

而巧合的是,瑪塔這時就突然中斷了在西班牙的演出,匆匆返回了法國。法國情報機關認為,H21就是瑪塔·哈麗,他們決定逮捕她。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用的是一套他們知道法國人早已破譯的電碼。所以後來史學家推斷,很可能是德國人想借刀殺人,借此除掉瑪塔·哈麗。

1917年2月13日,瑪塔·哈麗剛剛入住巴黎的一家酒店,6名警察就闖入了她的房間。據說,瑪塔客氣地請他們吃了夾心巧克力,然後化完妝,平靜地跟他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