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得年年斷腸處,不敢憶,長津湖(第2/6頁)

當時,賀晉年立刻把庫存的數萬件日軍棉大衣和棉鞋拿出來分給九兵團戰士,由於時間緊迫,很多東北邊防部隊的幹部和戰士直接就在車站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褲,給九兵團的官兵換上。

但由於時間實在太緊,除了最後一批入朝的二十六軍換上了一些冬裝,大部分的九兵團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條棉褲,但更多的就是穿著單薄的衣褲,戴著根本就不能抵禦風寒的大蓋帽,腳踏單薄的膠底鞋,進入了北風呼嘯的朝鮮。

入朝的第一周,九兵團就遭遇了朝鮮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剛剛從15攝氏度的南方過來的戰士,立刻感受到了零下20攝氏度的冷酷。

與美軍每名士兵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睡袋不同,九兵團每個班十幾個戰士,只能分到兩三床棉被。一入夜,戰士們就把棉被鋪在雪地上,然後十幾個戰士躺在上面,抱團取暖。

入朝第一周,二十軍一個師就有700多名士兵因為嚴重凍傷而失去戰鬥力——志願軍還不知道,嚴寒的天氣接下來會成為他們最大的噩夢。

即便是這樣,十多萬人的九兵團夜行曉宿,居然就在美軍偵察機的眼皮子底下,悄無聲息地進入了指定位置。美國的著名軍事評論家約瑟夫·戈登後來感慨:“無論用什麽標準來衡量,中國軍隊的強行軍能力都是非凡出眾的。”

行軍途中的九兵團

但其實美國人也是後來才知道,長津湖戰役其實應該是11月25日就發動的——因為天寒地凍,減員過多,宋時輪的九兵團緊趕慢趕,還是晚了兩天才全部進入長津湖畔的攻擊位置。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發源於草鞋嶺,位於柳潭裏和下碣隅裏之間,最後一路向北,注入鴨綠江。

11月27日,它將因一場煉獄般的血戰被載入史冊。

3

1950年11月27日,夜,22點。

氣溫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以下。

幾乎每一位後來從柳潭裏撤退的美軍官兵,都能清晰地回憶起那一夜的恐怖經歷:

一種非常刺耳的軍號聲忽然響了起來,山谷裏面忽然槍聲大作,伴隨著四面八方傳來的“沙沙”聲——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中國軍隊單薄的膠鞋踩在雪地裏的聲音。

很多美國官兵在那一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平原,白天還是白雪茫茫的一片,那些中國士兵聽到沖鋒號後,忽然穿著單薄的衣褲,從雪地裏一躍而起,怒吼著向自己沖來——他們到底是不是和自己一樣的人類?

但美軍不知道的是,當沖鋒號吹響的時候,很多志願軍戰士在埋伏處一動不動,再也沒有站起來——他們直接都被凍死了。

到了28日早晨,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發現了一個讓他驚駭的局面:一個晚上,從地底裏冒出來的10多萬中國軍隊,把美軍陸戰一師和陸戰七師,在柳譚裏、新興裏、古土裏和下碣隅裏等地,從北向南,分割包圍成了5塊!

但在中國志願軍方面,卻也沒有什麽可樂觀的——真正交上手,中國軍隊才發現,美軍哪裏是“紙老虎”那麽簡單。

以柳潭裏的戰場為例。3個志願軍師試圖圍殲美軍陸戰一師兩個團——這種“包餃子”的打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是駕輕就熟的。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攻擊態勢圖(圖片來源:鐵血社區)

但打了一晚,根本打不下來。

首先,美軍陸戰一師不愧是王牌部隊,從最初的慌亂中恢復過來後,立刻利用坦克組織起3個環形陣地,利用具有絕對優勢的火力,用榴彈炮和輕重機槍組成的交叉火網,射殺前仆後繼沖鋒的志願軍戰士。

其次,與美軍相比,志願軍的火力就實在差太多了:

美軍的一個陸軍師,師屬炮兵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還可以得到非師屬炮兵同類口徑和更大口徑火炮的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個師的師屬炮兵僅有一個山炮營,12門山炮。

美軍一個步兵師擁有電台1600部,無線電通信可以一直到達排和班;中國軍隊入朝時從各部隊多方抽調器材,才使每個軍的電台達到數十部,勉強裝備到營,營以下通信聯絡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軍號、哨子及少量的信號彈等。

美軍運輸全部實現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約7000輛;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之初,三十八軍擁有汽車100輛,二十七軍只有45輛。

單兵火力方面,志願軍每個排只能分到一挺輕機槍,每個班只能分到一把沖鋒槍,其他士兵大多拿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中正式”步槍和繳獲的日本“三八大蓋”,甚至還有士兵在用晚清名臣張之洞當年興辦的漢陽兵工廠設計制造的“漢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