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其實“投降了兩次”,你知道嗎?(第3/4頁)

在蘭斯舉行的受降儀式

但沒等到指示的蘇斯洛巴洛夫必須要做出決定:簽了,自己其實是沒資格代表的;不簽,那極有可能德軍就向英美盟軍單獨投降了,這個風險他更承擔不起。

最終,蘇斯洛巴洛夫決定:還是簽吧!

於是,1945年5月7日,在蘭斯的盟軍總司令部,一場受降儀式正式舉行。

代表英美盟軍的是盟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史密斯上將。

而代表蘇聯簽字的,是聯絡官,炮兵少將蘇斯洛巴洛夫。

根據蘇斯洛巴洛夫的回憶,他說他簽字後曾說了一句話:“我雖然簽了字,但附加了一個說明,那就是如果任何一個盟國請求,新的投降儀式還可以在別的地方舉行。”

但誰會在意他那句話呢?

西方的媒體充分報道和渲染了這次受降儀式,從受降代表的規格和受降的地點來看,看過報道的讀者會產生一種印象:蘇聯在“二戰”歐洲戰場上的作用有限,主要就是在東線牢牢牽制住了德軍。

盟軍在蘭斯接受德軍投降的消息,傳到了斯大林耳中。

斯大林一拍桌子:誰是蘇斯洛巴洛夫?

5

蘇聯當然無法接受這次受降。

在斯大林看來,整個“二戰”歐洲戰場,受損害最大的是蘇聯,而打敗德國的主力,乃至最後攻占柏林的主力,毫無疑問都是蘇聯。但現在德國的投降儀式,居然放到盟軍的司令部所在地蘭斯,蘇聯也只派出一個1944年才授銜炮兵少將軍銜的聯絡官去簽字?

在將蘇斯洛巴洛夫撤職調回國審查之後,斯大林立刻向西方盟國發出最強烈的抗議:這場勝利,主要是靠蘇聯人民的流血和犧牲換來的。不在柏林受降,蘇聯絕不同意!蘭斯的那場受降儀式,最多只能作為正式受降儀式的預演!

換句話說:蘇聯不承認5月7日的那場投降,蘇聯要求,德國必須再投降一次!

蘇聯政府經與美英政府商討之後決定,蘭斯投降儀式只是作為投降的預演,正式的投降儀式將在柏林舉行,由攻入柏林的蘇方代表主持。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郊區卡爾斯霍斯特的德國軍事工程學校大樓大廳,前一天剛剛投降過的德國,再一次向盟國投降。

這一次參加儀式的各個國家代表,規格高了很多:

凱特爾在後來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處絞刑,從宣判到執行他都面無表情

“二戰”中的蘇聯如果沒有朱可夫,可能亡國

代表德國投降的是德國陸軍元帥凱特爾、海軍上將弗裏德堡和空軍上將施通普夫;

代表美國受降的是美國戰略空軍司令斯巴茲,代表英國受降的是英國空軍上將泰德,代表法國受降的是法軍總司令塔西尼。

這一次代表蘇聯受降的,是蘇聯一代名將,元帥朱可夫。

那天夜晚,凱特爾率領的德國代表團進入會議大廳,凱特爾用他的權杖向盟國代表行禮,但盟國方面無人還禮。尷尬的凱特爾坐到了簽字桌前,主持儀式的朱可夫問他是否有權代表德國簽字,凱特爾說是的,於是9份早已準備好的投降協議放到了他的面前。

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凱特爾在9份協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朱可夫代表蘇聯,在協議書上第一個簽字。

當時的時間,是5月9日夜裏0點15分。

在柏林舉行的受降儀式

饅頭說

翻開歷史上的5月8日這一天,你真的會發現,人類這個物種真的很讓人感慨:

1429年5月8日,法國軍隊在聖女貞德的率領下大破英軍,解了奧爾良之圍——那是一場歷時百年的殘酷戰爭,但500年之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法國成了牢不可破的聯盟;

1895年5月8日,日本在俄國、德國、法國“三國幹涉還遼”的情況下,被迫把在甲午戰爭中掠得的遼東半島,作價3000萬兩白銀“還”給了中國——但幾十年後,德國和日本就成了軸心國的同盟;

1942年5月8日,剛剛恢復點元氣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珊瑚海與日軍聯合艦隊展開慘烈廝殺,雙方都傷亡慘重——僅僅十年之後,日本就成了美國在亞洲地區最堅定和最有力的盟友;

1952年5月8日,美軍在朝鮮戰場對中國志願軍發動了戰爭爆發以來的最大空襲——而就在十年以前,中國還是他們在整個世界反法西斯聯盟中的重要盟友和夥伴;

1999年5月8日,我們都應該有深刻的記憶:美國蓄意轟炸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而就在一年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剛剛力排眾議,延長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